扛旗・郑阔步 | 枢纽赋能 提速产业“飞”升

2025-10-22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郑州,位居天地之中,自古便是“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十四五”期间,这座被“交通基因”深刻烙印的城市,再次以铿锵步伐,在新时代的坐标轴上擘画出波澜壮阔的交通新经纬,奏响了一曲从“中国铁路心脏”向“国际交通枢纽”跃动的华彩乐章。

铁路织网 “米”字形枢纽联通天下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郑州东站站房楼时,站内已是人潮涌动。一列列银白色的“复兴号”动车组如离弦之箭,载着南来北往的旅客,驶向全国各地。与此同时,数十公里外的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巨大的龙门吊正将一个个印有“中欧班列”标识的集装箱稳稳吊装上列车,它们即将启程,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奔赴万里之外的欧洲……这繁忙的一幕,是郑州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每日都在上演的常态。依托“米”字形高铁网的全面建成和“四路协同”的开放格局,郑州正以其不可替代的交通枢纽优势,从内陆腹地阔步走向开放前沿。

“十四五”期间,以郑州为中心的河南铁路运营里程达681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63公里,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今年10月8日,郑州铁路发送旅客104.8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高峰日增长16.9%,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强大的虹吸效应,让郑州成为产业转移和布局的战略要地。

如果说“米”字形高铁网是郑州对内的“强枢纽”,那么日夜穿梭的中欧班列(郑州)则是其对外“强开放”的生动注脚。

在郑州国际陆港,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运营经理张伟刚结束与波兰客户的视频会议,风尘仆仆却精神饱满。“还记得2013年开行首班时,我们心里都没底。现在,班列就像‘公交车’,每周去程和回程班列均常态化开行。”张伟指着墙上的线路图介绍,中欧班列(郑州)已形成覆盖欧洲、中亚、东盟和亚太等“多站点、多线路”网络。他说,宇通的客车配件到德国汉堡只要18天,相比海运时效提高50%。郑州航空港区建成内陆首个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河南生产的小家电等产品通过卡车直达哈萨克斯坦等国,不再费时中转。

铁轨纵横、列车飞驰,书写着新时代的“郑州传奇”,“十四五”期间,郑州这座“枢纽之城”驭轨前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画卷中铸就着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空港腾飞 “双枢纽”格局链接全球

蓝天之上,郑州的“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越飞越密。如今,“郑州—卢森堡”“郑州—吉隆坡”双枢纽发力,欧洲的奶粉、服装、化妆品等最快一天就可以摆上中国货架。

在郑州机场,一架满载跨境电商货物的卢森堡货航全货机呼啸升空,直飞欧洲;不远处的客运航站楼里,值机柜台前排起了长队。这一派繁忙景象,是“十四五”期间郑州航空事业发展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客运方面,在“十四五”期间,郑州机场新开通了至伦敦、赫尔辛基、曼谷、卢森堡等10余条国际客运航线,加密了国内主要干线的航班频次。“以前去欧洲出差,总要辗转北京或上海。现在好了,从家门口就能直飞,省时又省力。”在T2航站楼国际出发厅,经常往返于郑州与卢森堡之间的某外贸企业高管王磊先生感慨道。

王磊是郑州航空业发展的亲历者和受益者。“上周我去东南亚考察,郑州直飞曼谷的航班上座率很高,这背后是两地商贸和旅游往来的日益密切。”他指着手机上的航班APP说,“交通的便利,直接提升了我们企业‘走出去’的效率和国际合作的黏性。”

在国际货运领域,这块“金字招牌”愈发闪亮。“十四五”期间,郑州机场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5位、中部首位。10月7日,郑州机场今年累计完成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47.18万吨,提前两个多月超过去年全年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40.6%。10月3日,随着卢森堡货航的一架全货机抵郑,郑州航空口岸2025年出入境货运航班量突破10000架次,成为中部首个“万架次”级航空口岸,“空中丝绸之路”承载能力不断升级。截至9月底,在郑累计运营全货运航空公司35家(国际地区29家),开通全货机航线64条(国际地区46条),通航城市67个(国际地区49个),通航31个国家,以郑州为中心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的辐射范围大幅增强。

“十四五”期间,郑州机场大力开拓和加密国际客运航线,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更是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国际企业落户,为河南乃至中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打造一个高能级的空中门户。

创新突破 新模式新产品助力企业出海

郑州交通枢纽的发展,深刻改变了内陆地区发展实体经济的逻辑。过去,不沿边、不靠海是内陆地区发展的瓶颈。如今,通过打造“买全球、卖全球”国际商贸物流体系,郑州成功将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9月,河南保税物流园区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222.81亿元,同比增长39.75%;累计进出口单量7370.91万票,同比增长40.67%。其中,跨境电商进口额97.45亿元,同比增长61.85%,彰显了国内市场消费“买全球”的强大潜力;跨境电商出口125.36亿元,同比增长26.34%,成为“卖全球”的坚实通道。

数据的背后,是日益畅达的国际物流网络。今年,郑州接连“上新”——“郑州—伊斯坦布尔”“郑州—苏黎世”“郑州—马德里”“郑州—布达佩斯”等多条跨境电商全货机航线,同时加密“郑州—列日”“郑州—洛杉矶”等跨境电商全货机航线。截至目前,仅中大门国际物流集团运营的从郑州始发的跨境电商货运包机专线已达11条,织就了一张覆盖欧美重点城市的“空中丝路”密集网络,将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切实转化为商贸物流的竞争优势。

通路畅,则贸易兴。郑州不仅在“通”字上做文章,更在“新”字上求突破。5月14日,河南首辆“TIR+跨境电商”卡车从郑州发出,标志着这一国际公路运输系统与跨境电商的创新结合正式落地。相比空运,TIR模式为电商货物提供了更具成本优势的陆路新选择,构建起“空陆网”并举的立体化通道。

不断延伸的航线、持续创新的模式、精准发布的产品,共同构筑起“买全球、卖全球”的高能级服务平台……从一条航线到一个网络、从一个模式到一套生态,正是郑州立足枢纽优势、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鲜明注脚。

相互促进

共创制造业发展新未来

交通枢纽,不仅是通道,更是产业的“聚宝盆”。

位于郑州经开区的中铁装备作为中国掘进机产业的开拓者和领先者,是我国盾构行业起步较早、发展最快、实力最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最多、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专业化制造企业。

如今,“中铁装备”企业品牌已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同时也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隧道掘进机品牌,市场占有率连续13年国内第一;产销量连续8年世界第一;产品出口全球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铁装备考察,作出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笃定和激励了中铁装备塑造世界品牌的信心和决心。10多年来,中铁装备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方向,以“三个转变”统领中铁装备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盾构 世界品牌”为品牌战略目标,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创新引领、以核心技术塑造企业品牌优势,坚持质量立企、以质量创新夯实企业品牌基石,坚持价值创造、以共享共建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实现了高端产品、高端市场的持续突破,不断擦亮“中铁装备”品牌名片,成为我国装备制造“走出去”的探路者、引领者。

中铁装备发展壮大,表明一个不靠海、不沿边的城市,同样可以通过构建现代化交通体系和坚定不移地发展高端制造业,站上世界经济的舞台。

以交通促产业、以产业兴交通。展望未来,随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其交通枢纽能级将进一步提升,而中铁装备等制造业巨头也正向着更深、更广的智能制造领域进军。当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时,郑州,将不再只是一个交通枢纽,更是一个动能澎湃的产业高地,一个正在崛起的未来之城。

本报记者 张倩 王译博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