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旗・郑阔步|1.4万户特殊老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2万套人才公寓为青年筑巢…… 民生为韵 绘就暖心答卷

2025-10-18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从商都遗址的文明根脉中走来,向国家中心城市的壮阔未来奔去,郑州五载蝶变的每一步,始终以“民生”为笔,饱蘸温度与力量。过去5年,高质量发展的宏大叙事里,民生福祉从未缺席,已然书写下浓墨重彩的时代答卷。

回望征途,1.4万户特殊老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让“老有所居”有了更暖注脚;645个社区食堂升腾的烟火气,让“食有所安”有了更实落点;67.63万个城镇就业岗位的精准投递,让“业有所就”有了更稳支撑;“病有所医、学有所教”的承诺照进现实……

展望新程,2万套人才公寓将为青年筑扎根港湾,600个社区“银发顾问点”将为长者织守护网络,100多亿元将投入公立医院建设升级……

如今,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交汇点,郑州正以初心为舵、民生为帆,将民生“规划图”雕琢为百姓可触的“实景画”。

老人在社区食堂用餐 记者 董占卿 图

以“小切口”做“大文章”

解锁民生发展新路径

郑州市救助管理站的晨光里,39岁的程某跟着工作人员捏彩色气球。“节后就能去平顶山岗位报到,总算不用漂泊了。”此前他因打工被骗流落街头,是民政“物质+服务”的救助接住了他——不仅给住宿三餐,更对接企业、安排培训。

如今郑州的社会救助早已跳出“给钱给物”模式——城乡低保标准提至每人每月841元,累计发放救助资金28.01亿元、覆盖40.92万人次;为低保、特困对象每人每年发200元取暖补贴,为低保重点群体每月增发100元分类补贴,精准缓解特殊群体压力。

社区老人、办事新人也被时刻牵挂。管城区“妈妈餐厅”前,78岁的张爷爷端着热粥笑称:“子女在外地,现在走10分钟能吃饭,腿脚不便还能送餐,太省心了。”近年来,郑州搭建“1+4+N”养老服务框架,建成645个老年餐厅。其中,覆盖85%城市社区、1330个养老服务设施,城市社区全覆盖;推进城乡养老一体化,织密县乡村三级网络,累计完成1.4万户适老化改造,推动60%乡镇敬老院转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七夕当日,金水区婚姻登记处里,刘先生和郭女士顺利登记:“没抢到预约号,现场排队也很快。”郑州扎实推进婚俗改革,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每年办理约10万对。

就连身后事,民政也考虑周全。2021年实施《郑州市公益性骨灰堂建设管理办法》,如今已实现基本殡葬服务零收费,累计减免费用1.15亿元、惠及10万余人;推广生态安葬1671例,发放奖补149.8万元,生态安葬率居全省首位。

年轻人在招聘会现场 记者 徐宗福 图

67.63万个岗位稳民生 靶向施策解就业难题

2021年至2025年9月,郑州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67.63万人,这一成果背后是多维度保障举措。

筑牢就业“压舱石”。郑州出台《郑州市稳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构建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动格局,将城镇新增就业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与重点民生实事,层层压实责任。

拓宽重点群体就业路。每年归集发布岗位不少于20万个,依托600余家就业见习基地为青年搭建成长阶梯;为中小微企业推出社保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落实“两优惠三补贴”;通过技能培训、职业指导等举措,累计帮助10.42万失业人员再就业、3.54万困难人员就业。

打造“家门口”就业生态圈。持续开展“10+N”公共就业服务,打造“‘郑’聚英才 职等你来”“夏季招聘夜市”等品牌,年均办招聘活动500场以上;构建“1+15+N”零工服务体系,建设社区“乐业小站”、上线“乐业郑州”云平台,将服务下沉至基层末梢。

为创业筑巢赋能。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累计培训17.5万人次;认定备案60家市级创业孵化园,带动就业4万余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亿元,为创业者缓解资金压力。

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

作为省会,郑州肩负着1300万市民健康责任。“十四五”期间,郑州聚焦“三难”问题,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坚守公益性,全力提升服务能力。

双向提升诊疗能力,落实公立医院6项投入,累计撬动100多亿元用于公立医院建设升级;为高效下沉优质资源,郑州网格化布局15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实体化运行8家紧密型医共体;组建家医团队近3000个,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6%。

高效下沉优质资源。网格化布局15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实体化运行8家紧密型医共体;县域医疗中心“五大中心”全建成,基层医疗机构均达国家标准,公有产权村卫生室超95%;组建近3000个家医团队,重点人群签约率86%,基本实现“常见病在市县、小病在乡村”。

优化就医服务品质。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推便民举措,实现诊间支付、医保电子凭证全覆盖;患者院内诊疗时间缩短1小时、支付缩至2分钟内,330项检查结果互认;40家医疗机构入驻“豫健护理到家”平台,207家基层机构建家庭病床2800余张,次均费用比普通住院低7200余元,让群众看病更舒心。

办全国一流 人民满意的教育

郑州以“提质量、促公平”为主线,深化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力争办全国一流教育。“十四五”期间,推进强校提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随迁子女、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权益,在教育公平、资源扩容等方面成效显著。

截至2024年底,郑州基础教育学校3657所,在校生238.23万人,占常住人口18.3%(全国9个国家中心城市首位);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21年109.08%升至2024年117.3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100%,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57年增至12.93年。

下一步,郑州将围绕教育强市目标,构建“人口+教育”动态适配格局,打造“均衡+特色”机制,满足“公平+优质”期待,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本报记者 陶然 刘盼盼 王红 张震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王洋 统筹:赵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