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丨高标准严要求 细节见真章——访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备赛现场

2025-09-10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技能成就人才,技能照亮前程。金秋时节,郑州又迎来了一项国家级赛事,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将于9月19日至9月23日在郑州举办。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引领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崇尚技能、学习技能的浓厚氛围。全国技能大赛即将拉开大幕,记者来到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感受选手备赛紧张的氛围,了解他们的备赛状态和心理感受,探究学院“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技能人才培养之道。

在实战中提高技能水平

“大赛临近,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我们也保持着紧张而有序的备赛节奏,以不变应万变。”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王斌说。在此次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学院共参加数字交互媒体设计和家具制作两个世赛赛项。

走进数字创意与设计学院,记者迎面看到了一张凝结着无数汗水的荣誉墙,这是学院的“高光时刻”:学院目前获得国家级金奖9项、银奖10项、铜奖6项,省赛奖励90余项,全国排名前列,全省第一。荣誉墙旁边的展示台上,摆放着许多学生作品,有融合郑州本地元素的“二七纪念塔”模型,也有学生们为建校70周年而创作的画作,更有学生们参与各项比赛、大赛的优秀作品。“学院创新发展‘四化’技能竞赛育人模式,即技能竞赛全员化,赛教融合化,训练模式特色化,指导团队多元化,组织学生参与各项职业技能比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在家具制作赛项训练场地,参赛选手正低头专注练习。“这个赛项更加注重动手能力,在备赛前期,我们组织二三十个学生来到这里集训,动手制作,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学生中间优中选优,确定参加比赛的人选。”家具制作赛项的指导老师邓兆伦参加过前两届全国技能大赛,取得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第五名、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铜牌、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好成绩后留校任教。“学校一向对技能人才非常重视,希望广揽贤才,为学校坚持科创引领办学模式提供新动力。”邓兆伦说。

“家具制作赛项要求使用提供的材料和共享设备与设施,根据赛题图纸和技术要求,在规定时间制作一件高质量要求的家具竞赛项目。”邓兆伦介绍,该项目要求选手具备熟练并正确识图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木材、人造板、薄木及其家具五金配件的加工与应用,通过正确和熟练应用各种加工设备与手工工具,完成一件由箱体、脚架、门和抽屉等多个部件组成的柜类家具。因为家具制作赛项的赛题已经发布,而且评分标准、技术规则、赛项设备设施都相对成熟,所以此次大赛更考验对细节的把握。“要在简单的题目里拉开成绩。”王斌说。

超越昨天的自己

“业精于勤,我们的备赛哲学就是‘以题带练’,在不断的实战模拟中超越昨天的自己,可以说是‘卷自己’。”数字交互媒体设计赛项指导老师杨绍清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团队近半年来的备赛状态。面对这项全新的国家级赛项,他和参赛选手湛魏莱正以超乎寻常的努力,向最高领奖台发起冲刺。

“数字交互媒体设计”赛项,听起来颇具科技感,杨绍清将其核心归结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他解释道:“这个项目要求选手在给定的市场背景和需求限制下,综合运用数字媒体知识、设计常识及前沿技术,从用户痛点出发,提出一套完整的数字产品设计方案,并最终制作出能够带来数智化、沉浸式交互体验的核心内容。”这不仅考验选手的技术实现能力,更考验他们从0到1的策划、创意与逻辑构建能力。

整个竞赛流程环环相扣,对选手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极高要求。参赛选手、大二学生湛魏莱介绍,整个过程仿佛是孵化一款真正的数字产品。选手需要从深入的用户需求分析开始,精准定位问题痛点,绘制用户画像,并形成清晰的项目构想。最终,需要整合所有素材,实现核心功能的交互模拟,让用户能“沉浸式”地体验产品的功能与魅力。“我们的目标,就是运用数字和媒体技术,为真实世界中的用户难题提供一套高效的数字交互产品解决方案”湛魏莱说。

为了将这套复杂的流程内化于心,团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在比赛要求的基础上,我们的日常训练量差不多要大2倍。”杨绍清老师透露。从清晨到深夜,从早上八点半到晚上十点半,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已成为选手的日常。他们不言苦累,只专注于每一次练习是否比上一次更有进步。

这种高强度的训练,背后是一套科学而严谨的备赛方法论。“我们坚持‘先实践、后总结、再融入’的螺旋式提升路径。”杨绍清说。团队先投入实战演练,在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暴露短板,然后集中力量寻找最优解决方案,并将其沉淀为经验和标准,再融入到下一次的训练中,不断抬高要求。为了最大限度地模拟竞赛压力和团队协作,备赛中做到了“教练”与多名陪练选手齐上阵的模式。

苦功夫下在平时

自备赛开始,团队近半年备赛心血的结晶,则凝聚在一份内部交流文档中——截至目前,这份文档的字数已高达58万字。“这里面有我们详尽的训练计划、每次练习后形成的经验总结、所有仿真模拟题的复盘分析,只要是对备赛有帮助的,我们都会记录下来,方便随时回顾和总结。”杨绍清说。这58万字,不仅是备赛的“活字典”,更是师生们用汗水和智慧浇灌,通往梦想之路的坚实阶梯。

家具制作赛项则包含了7个制作模块和2个辅助模块, 评分点大约200项。“这是一个细节见真章的赛项。”邓兆伦说:“我们的尺寸精度要做到0.5㎜以内,不能用数控设备,这就需要选手在平时多下手上功夫,尽一切能量做到最好。”“这次的比赛中还融入了对榫卯工艺的考察,可谓是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的结合。”

大赛临近,选手们都在做着最后的准备。“现在选手们平均每天的训练时长为14个小时左右,希望他们保持自信状态,从容不迫走上赛场,为学校再创佳绩。”王斌说。

记者 杨柳/文 徐宗福/图

分享到: 编辑:刘潇潇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