洧川镇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理学大家张载笔下的千古名句,不仅是中华文脉的精神坐标,更与洧川这座古镇有着深厚的羁绊。作为镶嵌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东南部的千年古镇,洧川镇张庄人世代笃信这里便是张载的祖籍之地,横渠先生的济世情怀也早已融入古镇的血脉。
如今,这座携“历史古镇、文化名镇、经济强镇、商贸重镇、非遗大镇”璀璨名片的千年之地,既承载着“为往圣继绝学”的文脉传承,又践行着“为生民立命”的民生担当。
文脉延绵:古迹名人传薪火 千年古镇藏底蕴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诗经》中这句描绘溱洧河畔春日盛景的诗句,不仅勾勒出古人的浪漫情愫,更道出了洧川古镇的源头活水。洧川,得名于洧水之滨的平川沃野,素有“黄帝之墟、轩辕近郊”的美誉,从汉之洧阳、隋唐洧州,到金代正名“洧川县”,“洧川”二字穿越千年时空,始终承载着这片土地的文明记忆。
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便有先民在这片沃土上休养生息。1956年至1985年间,兴龙岗村先后出土的石斧、石镰、石铲、石刀、石碗等远古文物,如同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不仅见证了洧川土地的沧桑变迁,更将当地先民的生活智慧与远古文化脉络清晰呈现,为古镇悠久历史提供了坚实的实物佐证。
文脉厚重的洧川,名人辈出,自元代至民国时期,有历史记载的洧川知县便达200余人,其中进士15人、举人78人。宋代名相吕蒙正、理学大家张载、明末状元刘理顺等出生、流寓或讲学于此,他们留下的经典“古训”,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仍在古镇内外传颂,成为滋养人心的精神养分。
在洧川魏征祠内,“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的名言辉光永续。唐朝政治家魏征的这句箴言,既是对自身为官治学的警醒,也为后世之人提供了修身自省的准则——教导人们从器物、历史、他人身上汲取经验,不断修正言行与思想。
景韵交融:非遗生态绘新卷 文旅融合启新程
若说文脉是洧川的灵魂,那遍布全镇的自然景观与非遗资源,便是古镇鲜活的“血肉”。这里拥有9处特色自然景观,每一处都是探寻古镇传统文化与久远历史的热门目的地,既兼具高超的旅游观光价值与深厚的艺术欣赏价值,又让漫步其间的游客在感受建筑错落之美的同时,聆听历史回声,产生“一朝步入古镇,一日穿越千年”的奇妙体验。
洧川的景区之美,美在“精巧”与“精湛”。楼阁之上,画栋雕梁色彩依旧,飞角重檐交错相映,尽显古人独特的建造智慧;街巷之中,古风古韵的民居院落鳞次栉比,青瓦砖墙间满是文化特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观赏性,更成为传统文化的荟萃之地。
以洧川豆腐为例,作为当地知名非遗,其制作工艺传承千年,从泡豆、磨浆到点卤、压榨,每一步都蕴含着非遗传承人的匠心。如今,依托豆腐研学基地,游客不仅能近距离观看非遗技艺展示,还能亲手参与豆腐制作,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非遗的魅力,让“舌尖上的非遗”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
近年来,洧川镇并未止步于“吃老本”,而是在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持续提升游客体验感,通过“以古为鉴、精心雕琢”的理念,全面激活古镇文旅资源。
对古迹进行保护性修缮,让历史建筑重焕光彩;打造特色文旅线路,将南城门、城隍庙、魏征祠等景点串联,形成“一日游遍千年”的游览闭环;引入现代文旅运营模式,推出“非遗体验+研学旅行+休闲度假”的多元产品,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一系列举措之下,洧川不仅推动了文旅产业高品质发展,更让古镇迎来了新气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分享文旅发展红利,游客在领略古韵的同时获得优质体验,一条文旅融合的共同富裕之路,已在千年古镇上缓缓铺就。
大集焕新: 千年市集聚人气 古韵新声促发展
“三六九,洧川走”,这句在周边流传已久的俗语,道出了洧川大集的悠久历史与旺盛人气。作为拥有近千年历史的传统市集,洧川大集的形成与当年“洧水”漕运密不可分:南来北往的粮船在南关“码头”停泊装卸,粮食、农具交易随之兴起,逐渐奠定了大集的商业根基,既催生了商贸业的繁荣,也孕育了独特的民俗文化,让“赶洧川大集”成为周边数百里居民代代相传的生活习惯。
如今,每逢农历初三、初六、初九,这座面积100余亩的大集便热闹开场。清晨6点,这里已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三宝一酱”等美食香气弥漫,时令蔬菜、新鲜果品在阳光下泛着诱人光泽,日用百货、锅碗瓢盆琳琅满目,商贩们热情的吆喝声与顾客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生机勃勃的 “清明上河图”在徐徐展开。
胡辣汤摊主麻利地舀汤加料,豆腐脑的香气吸引着早起的食客,非遗拢单豆腐摊位前总是排着长队,芝麻酱烩面、油酥火烧等特色美食更是让游客大快朵颐。在这里,游客既能领略千年古镇的传统文化与乡土气息,又能在游览景区后放松心情购物,独特的体验让洧川大集成为“网红打卡地”,仅去年以来,大集人流量便超350万人,消费额达2亿元,成为拉动镇域经济的重要引擎。
当夜幕降临,洧川大集的魅力丝毫未减,反而增添了几分浪漫与动感。古城墙披上五彩霓裳,流光溢彩间尽显千年古城的韵味;“不夜城”推送的“文化大餐”轮番上演,戏曲、舞蹈、民俗表演让游客目不暇接;美食摊主的欢迎声、游乐场儿童的欢笑声、文创店里的交流声,共同合成一曲美妙的动感“交响曲”,完美诠释了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之美。
从《诗经》中的溱洧之畔,到如今航空港区的文旅新地;从千年古迹的默默守护,到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从传统大集的烟火气,到“不夜城”的现代范儿,洧川这座千年古镇,正以“古韵”为魂、“创新”为翼,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千年古镇焕新篇”的精彩故事。
本报记者 刘凌智
通讯员 王水田 朱琪哲 文/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