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抗战印迹 传承复兴力量 | 战火中的巾帼英雄——妇女战地服务团在上高的日子

2025-08-25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1938年至1940年,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随第19集团军转战赣北。团长是中共党员胡兰畦,团员由成立时的11人增加到37人,其中16人是中共党员。党组织关系前期归新四军南昌办事处领导,后期归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领导。在上高县翰堂道陂村,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易名为第19集团军妇女战地服务团。服务团不定期驻扎在翰堂村祠堂内,在驻地附近组织了妇女识字班、儿童团歌咏队,气氛非常活跃。

服务团在上高一带,主要的工作是向官兵和驻地百姓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成立战场剧社,表演节目慰问前线官兵,救护伤病员,调解军民矛盾等。

据服务团团员戴再民《在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工作的前前后后》一文回忆:“1939年10月,我来到服务团工作,给团员排演张客的《最后一颗子弹》;1940年元旦,在第19集团军总司令部演出了冼群的《反正》《一百零一夜》《最后一颗子弹》;春节期间,我们排演了田汉的话剧《最后的胜利》(四场)。演出时都请了不少驻地百姓来观看。”

2017年,上高县博物馆一行人到湖南衡东县采访时年97岁的服务团团员林曼萍。她回忆道:“1938年11月,我随胡兰畦到第19集团军总司令部参加了服务团。1939年至1940年,我们团在赣北一带开展工作。其中,我在上高翰堂办墙报,演过《放下你的鞭子》等宣传抗日的节目。”

翰堂道陂村卢长贵老人曾回忆,妇女战地服务团的女兵来翰堂时,他才六七岁。她们在村里办了儿童识字班,村里小孩在识字班认字学歌,内容有:“小小兵,志气高,一二一,学兵操。日本人真可恶,杀人又放火。你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他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国人,杀日寇保家乡”等。

3年间,妇女战地服务团的团员用自己手中之笔,忠实记录下了亲自体验的许多战斗和生活经历。绰号“小诗人”的周文南在服务团3年写下数十篇战地通讯,刊登在各地报刊上,其中《翻过天目山——到孝丰西亩镇》《女兵变成老百姓》《参观士兵的小组会》《祭奠三百勇士》《大演习》等文章深受欢迎。1940年7月,周文南在打扫战场时因劳累过度染上伤寒,但高烧40摄氏度还坚持参加慰问演出。由于当时治疗条件有限,周文南不幸被病魔夺去18岁的花季年华。

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是战火中的巾帼英雄,将永载抗战史册。

上高县政协特聘文史研究员 昝鸿祥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