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新村位于巩义市小关镇南部山区,是一片饱含革命记忆的土地。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豫西抗日独立支队的重要联络站之一。那段岁月虽已远去,但红色基因早已融进南岭新村的血脉,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引领村庄走向新的辉煌。
汇聚发展力量 村庄华丽转身
80年前,革命先辈依靠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意志,建立了豫西抗日根据地,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而今,穿越时间的长河,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依然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当地群众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乡村振兴。
过去的南岭新村,产业单一、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主要依赖传统种植。为摆脱贫困,村党总支带领全村群众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和集体经济双轮驱动,推动村庄实现华丽转身。
该村党总支书记李国振告诉记者,2009年,村里成立绿源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400余户。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合作社种植的小麦、玉米、红豆、核桃相继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入选全国名优产品目录。村里已有多户脱贫家庭年收入提高了2000多元,有的年轻人甚至返乡创业,在食品加工和乡村旅游中找到稳定岗位。
文旅融合添彩 乡村画卷铺展
南岭新村的蝶变,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更体现在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过去泥泞不堪的山路,如今已修建成47.2公里的通村道路和登山步道,太阳能灯、4G网络、供水和电力设施一应俱全,祖辈们的“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信息闭塞”彻底成为历史。
2021年,在巩义市小关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南岭新村利用闲置宅基地,启动“豫西抗日独立支队虎脑联络站旧址博物馆”建设。历时10个月,一期项目落成。开馆以来,已有90余批次党团活动在这里举行,8万余名游客前来参观。
今年夏天举行的首届“云上南岭乡村文化节”,吸引了近万名游客参与。全村年接待游客量已突破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800万元,带动14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本报记者 谢庆 文/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