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抗战印迹 传承复兴力量丨豫西抗日根据地:隐入嵩山的抗日烽火

2025-07-24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嵩山,这座雄伟壮丽的名山,不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更是在抗战的关键时期,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跨过黄河、挺进豫西、进军登封,创建了以嵩山为中心的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战士们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斗,谱写了灿烂的历史篇章。

党旗引领,风起云涌的革命情怀

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火种悄然传入了河南登封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1923年,登封县知名人士创办了振坤女子小学,在校学生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教育,反对封建礼教、要求婚姻自主。1924年以后,农民群众为了反抗苛捐杂税和土匪骚扰,纷纷自发组织起自卫武装红枪会。

登封是少林武术之乡,登封县城中学学生张金良在李仲敏的指导下,联合一些知名拳师,成立“嵩山少林国术抗日救国会”,短短月余,发展到方圆9县,会员近万人,成为嵩山地区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抗日的重要基础。

1938年4月,中共登封地下县委成立。在中共登封县委的领导下,党的基层组织迅速发展,党员队伍逐渐壮大。从此,登封人民的抗日斗争有组织、有领导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歌谣里的抗战烽火

1940年2月,登封的国民党顽固派经过精心策划,逮捕21人,其中有15人是共产党员,其余均为开明士绅和进步青年。

“众同胞坐两旁细听我言,听我把登封事细表一番:咱登封出了些大小坏蛋,每日里想办法坏事来干……”中共登封县委为了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县委书记贾谦益亲自起草了《告登封县同胞书》又名(《好人遭难歌》)。

以通俗语言和铁的事实揭露了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丑恶嘴脸。一时间《好人遭难歌》成了登封、洛阳一带盛行的民间歌谣。

中岳狂飙 革命部队挺进嵩山

1944年5月6日,日军掘江中队侵占登封县城,从此,日军在登封无恶不作,制造了无数令人发指的暴行。

1944年9月初,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皮定均任司令员,徐子荣任政治委员,下辖两个团奔赴豫西。

9月30日夜袭击了日军飞机场,解救了2万多民夫,八路军到豫西抗日的消息便不胫而走传遍四方。支队在夜袭飞机场后,于1944年10月1日来到了箕山白栗坪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先遣支队进驻登封白栗坪后,驻登日军惶恐不安。从1944年10月2日至7日,3次扫荡白栗坪,八路军都一一给予粉碎。

1944年11月,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对已成为维持会性质的乡、镇公所给予打击,消灭这些乡、镇公所的警备队。革命部队从红石头沟出发,首先包围了君召的乡公所,将30余名敌人悉数毙俘。接着又分兵攻打东金店、告成、唐庄等乡、镇公所,将全县除城关卢店、大冶之外的乡、镇公所全部捣毁。缴获枪支近200支,毙俘伪军约200人。这次行动大大震慑了敌人,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

1944年12月的石道遭遇战,共毙伤日军100余人,给盘踞在石道的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激发了人民抗日救国的斗志。

经过4个多月的奋斗,到1945年2月,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以登封东白栗坪为中心,开辟出了嵩山箕山抗日根据地,范围涉及登封及周边的偃师、巩县、伊川、洛阳、临汝、密县、新郑、汜水、荥阳等10个县,面积近万平方公里,为大部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豫西抗日根据地,嵩山儿女的光辉岁月

1944年9月党中央在延安组建中共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河南人民抗日军,任命王树声为司令员、戴季英为区党委书记兼政委,带领大部队从延安出发,于1945年2月到达登封与先遣支队会合,河南区党委和军区机关驻扎在登封马峪川(今徐庄镇)的孙桥村,掀开了登封人民抗日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1945年3月,王树声指挥部队对登封周边的日伪顽势力进行了有力的打击。3月初,王树声在登封派出一支队副司令员方升普到伊川开展反扫荡,摧毁了日伪吕店乡公所,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3月13日至18日,王树声在登封指挥第一、第四支队发起了密南战役。

5月下旬,王树声又率领第三支队和第一、四、六支队一部,从登封马峪川(即徐庄镇)出发,向盘踞在伏牛山地区的日伪顽军展开进攻,相继打下多个日伪据点。

6月下旬到7月,王树声命令第一、六支队主力拔除了登封大冶镇的伪顽据点,击毙伪顽军400余人,俘敌500余人,击毙了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崔鼎甫。

经过春季和夏季的攻势和战斗,使以登封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形成了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河南抗日根据地”,由于它的面积大部分在豫中豫西地区,所以群众俗称其为豫西抗日根据地。

英勇抗敌,嵩山日出映红旗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投降。8月16日驻登封日军弃城逃往汝、许昌,登封城内留下了近千名伪军,卢店、唐庄、大金店的残敌也溜进登封城。

河南军区命令野战支队解放登封城。古嵩阳楼上第一次插上了鲜艳的红旗。嵩阳楼,这座封建时代的县衙门,终于回到人民的手中,登封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共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机关进驻县城。人民群众禁不住喜笑颜开,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扬眉吐气!

本报记者 袁建龙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刘潇潇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