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郑州两会】连线会客厅|引育留用 高标准打造人才平台

2025-02-11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市人大代表马宏伟:

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 构建市场化招商新格局


市人大代表、新郑市委书记马宏伟说,新郑将抓住项目建设这一“牛鼻子”,精准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坚持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两手抓”,不断提升新郑产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新郑把2025年确定为“招商引资突破年”,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加快组建招商公司,构建市场化招商新格局,争取实现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

坚持工程建设和项目招引同步实施,加快总投资近350亿元的大学生创业园、大应急产业园、电子信息(表面处理)产业园、友臣临空食品产业园、佳海临空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平台孵化企业尽快落地达产。


市人大代表蒋明伦:

打造高水平人才服务平台


“郑州人才发展集团紧扣新质生产力人才需求,聚焦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建设,围绕人才‘引育留用’这一核心业务,抓项目、建平台,有力有效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部署。”市人大代表,郑州人才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明伦说。

高标准打造“郑聚英才”人才服务平台,建立郑州人才数据库、绘制产才地图,助力20条重点产业链发展。坚持以赛引才,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积极参与筹办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聚集人才和流量,打造人才集聚圈、创新圈、创业圈,助力青年人才来郑留郑,技能人才“人人持证”。


市人大代表李明献:

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加快乡村集镇区建设与改造,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示范区,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市人大代表、河南省德嘉丽科技集团董事长李明献建议,郑州要在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

李明献说,河南省培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于去年底启动,中牟县官渡先导区成为全省首批16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之一,成为黄淮平原地区的典型代表。要以先导区建设为路径推动全市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市人大代表马超峰: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推进“标准郑州”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标准郑州’建设,对于提升郑州科技创新能力是一场‘及时雨’。”市人大代表、泛锐云智科技(郑州)有限公司研发部副总监马超峰说。

马超峰表示,目前,郑州的创新主体数量、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于河南省首位。但是,由于郑州市尚未建立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还无法享受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建议围绕主导产业如新材料、汽车及装备制造等领域,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快建成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开展专利快速预审工作,提升专利审查效率,满足创新主体日益增长的专利申请需求。


市人大代表郝亮:

为新质生产力跃升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市人大代表、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CEO郝亮建议,从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入手,在引进大企业的同时,出台更多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营造支持企业发展、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加快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通过加快制度建设、加强运营监管、推动公共数据流通、培育数据产业生态等,促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郑州样板”;加快大模型场景应用开发,鼓励企业和政府围绕医疗、教育、文旅等重点领域,挖掘大模型应用场景,促进数字产业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


市政协委员徐勇:

筑牢民生保障 体现民政担当


市政协委员、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徐勇介绍,去年我市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及时纳入“三保”,养老服务形成郑州特色,办理“人生大事”水平不断提升。

徐勇表示,今年全市民政系统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在提升郑州城市“幸福度”“暖心度”“美好度”“发展度”方面下功夫,深化郑州的养老服务特色,加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发挥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的作用等,着力围绕“一老一小”、社会救助、婚葬事务、社会治理等方面齐发力。


市政协委员李姳慧:

完善配套保障 鼓励毕业生去基层


市政协委员、郑州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姳慧建议,加大郑州周边县域扩岗举措,完善相关配套政策,鼓励更多毕业生走向基层。

李姳慧说,提升城市吸引力、出台政策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生活保障等,都是吸引大学生的重要措施。周边县域有着广阔的就业市场,可建设“大学生基层就业试点”,在做好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保障的同时,给予就业、创业者落户的相关优惠政策。“可从周边县(市)先行先试,使更多高校毕业生能够走向基层、留在基层。”李姳慧说。


市政协委员王国梁:

整合资源 助力郑州微短剧产业发展


市政协委员、河南芝麻来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梁表示,郑州微短剧产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一定数量的微短剧制作主体,但与西安、杭州等城市相比,在产业规模、人才资源引进、政策扶持力度和文化资源转化方面仍显不足。

王国梁建议,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加大对微短剧产业的财政投入力度;结合郑州多元文化特点,打造系列不同文化特色的微短剧产业园;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吸引一大批创作者将挖掘文化资源与剧本创作相结合,在微短剧领域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市政协委员杜鎏:

让健康心理为青少年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市政协委员,巩义市新欣学校校长、董事长杜鎏认为,每所中小学校按学段至少配备一名有专业背景、方法和经验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排查,健全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各学校每学年要邀请专业团队或利用专业问卷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评估,及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底调查。同时,应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将心理学知识列为家长学校课堂必修内容,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面向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记者 张立 孙志刚 王译博 薛璐 刘盼盼 陈凯/文 马健 周甬 李焱 李新华 徐宗福 黄余洋/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