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中国制造,这样崛起!

2025-10-21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近日,世界最大直径竖井掘进机——“启明号”在河南郑州成功下线。“启明号”由中铁隧道局与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装备”)联合研制,其下线标志着我国在超大直径竖井装备领域实现了技术新突破。

世界最大直径竖井掘进机“启明号”(中铁1399号)在郑州成功下线。图片来源:中铁装备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2014年5月,在位于郑州的中铁装备盾构总装车间,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叮嘱,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中原大地建设制造强省指明方向。

11年来,河南以创新为核、产业为基、品牌为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向智、向质、向品牌转变,探索出一条以“三个转变”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道路。

从制造转向智造

6年前的那个下午细雨绵绵,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煤机”)全体职工激动不已——“总书记来到企业看望我们了!”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煤机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一语中的,点出了企业转型升级之道。”郑煤机党委书记、董事长焦承尧话语铿锵,“我们要牢记嘱托,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

从综采发展到智能开采,从生产型企业转型到科技服务型企业,郑煤机的创新升级路径清晰,步伐坚实:2020年,首套成套化智能综采工作面在平煤二矿运行,实现成套化装备“从0到1”的突破;2021年,国内首个单一厂家供应成套化装备达产并出口土耳其,叩开外部市场;2023年,10米超大采高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在陕煤投入应用,刷新全球纪录。

10米超大采高智能化液压支架。图片来源:郑煤机

创新没有休止符。今年4月28日,郑煤机正式更名为“中创智领(郑州)工业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告从传统装备制造商转向智能工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煤矿机械、汽车零部件及工业智能等板块协同发力,非煤机业务收入占比超过50%。

企业蝶变,折射城市跃升。作为郑煤机总部所在地的郑州,围绕“制造强市”专项行动,布局未来产业,抢滩新兴产业,嫁接传统产业,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今日之郑州,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智能网联客车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气体传感器、超硬材料、新型耐火材料、铝板带箔、冷链食品、体外诊断产品生产基地。

“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信心建设制造业强省。”今年5月29日,河南省召开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中原“智造”再提速。

从速度转向质量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轴集团”)考察时,对企业职工说:“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迈向高端制造提供了根本遵循。”洛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新莹表示,“在新征程上锻造‘工业关节’,我们充满信心。”

七十一载薪火相传。自1954年建厂以来,洛轴集团已构建起九大类型、3万余种规格的全谱系轴承家族——从内径仅几厘米的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轴承,到外径数米的盾构机、风力发电机轴承,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每一步都烙下中国制造的发展印记。

如今,高端轴承产值占洛轴集团总产值70%,风电主轴承国内市场占有率逾40%,盾构机系列主轴承更一举打破国外垄断。


2025年7月9日,全球最大22米辗环机全系列轴承下线仪式举行。图片来源:洛轴集团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只能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王新莹说,“我们将进一步布局海上风电、高速铁路和新能源汽车等赛道,坚定不移发展高端制造业。”

洛轴之进,折射一省之变。近年来,河南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整合创新资源:推动省实验室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重组省级重点实验室,依托龙头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购置研发设备,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河南省科技厅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科技处处长董雅松介绍,河南制造领域近3年共计获批包括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相关国家级项目22项,实施省级重大科技项目460项,投入国家和省财政资金17.07亿元,带动研发投入75.98亿元,取得了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为川藏铁路、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贡献了“河南方案”。

从产品转向品牌

10年前,正是在中铁装备盾构总装车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

“总书记的话时刻激励着我们。”中铁装备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卓兴建表示,公司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着力提升创造驱动力、增强质量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

目前,中铁装备产品出口至34个国家和地区,产销量连续8年世界第一。“中铁装备成为我国装备制造‘走出去’的探路者和引领者,关键在于坚持以标准树品牌。”卓兴建介绍,中铁装备推动《矩形土压平衡顶管机》等6项英文版国标纳入国际招投标体系,实现了以“标准出海”提升企业品牌辨识度和竞争优势地位。

中国出口海外最大直径盾构机“帕蒂加朗号”。图片来源:中铁装备

盾构机扬帆出海,只是河南制造锐变的缩影。如今,河南的电力、盾构、农机和矿山等装备制造业水平领跑全国,金刚石、尼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神舟飞船、国产航母、C919大飞机等国家重大工程中,都镌刻着“河南制造”的身影。一大批河南装备制造品牌通过自主创新,抢占了产业制高点。

担当国之大者,奋进制造强省。2025年上半年,河南交出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8%,对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90.7%。

“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河南省科技厅厅长张锐表示,河南将进一步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实施力度,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强高水平科技成果供给,积极融入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目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河南力量。


分享到: 编辑:刘潇潇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