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郑州两会】连线会客厅|搭建平台 促进企业加速国际化

2025-02-10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市人大代表杨金军: 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步伐


“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目标明确、部署有力。”市人大代表、荥阳市委书记杨金军表示。

杨金军说,2025年,荥阳市将锚定“四高四争先”,全面开展“三标”活动,聚焦“扛、立、强”三起来战略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拼经济、攻坚克难谋发展,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步伐,持续完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荥阳实践新局面。


市政协委员王效光: 以高质量审计监督 护航郑州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工作部署目标清晰,催人奋进,鼓舞人心。”市政协委员,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效光说。

“新的一年,我们将着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不断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效。同时,将聚焦主责主业,突出监督重点,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工作,持续强化审计监督,紧盯政策和工作落实中的堵点、卡点、难点,深入揭示风险隐患,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王效光表示,将持续加强审计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的贯通协同,做好审计发现问题“上半篇文章”与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一体推进、同步落实,持续把审计监督效能转化为治理效能,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代表姚栋嘉: 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5年要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而言,不但是良好的发展机遇,更能增强行业话语权。”市人大代表、巩义市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栋嘉说。

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姚栋嘉建议,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本地化的过程中,鼓励支持与其配套的基础新材料(如气凝胶、负极材料等)产业。气凝胶在节能降碳应用领域潜力巨大,从工业节能、绿色建筑试点示范等民生工程上,支持气凝胶材料的试用和推广;加大对企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扶持力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投入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中。


市人大代表栗亚冰: 推动枢纽经济及产业创新联动发展

“郑州作为内陆地区的核心城市应当抢抓时机,加快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枢纽经济及产业创新联动发展。”市人大代表、郑州新丝路国际港务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栗亚冰表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平台将深入产业一线,在国际通道建设、投资运营等方面要加快开展围绕东南亚、东亚、欧盟、俄罗斯及非拉美洲之间在贸易、物流、产业创新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农业、投促、海关等部门,精准把握准入贸易、物流、外汇金融等交易政策。为企业提供更便利、更安全、更高效的经贸物流通道,促进郑州及河南省内企业加速国际化,在实现产业升级与创新中贡献力量。


市人大代表潘伟斌: 坚定文化自信 塑造城市灵魂


市人大代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国魏晋南北朝研究中心主任潘伟斌表示,郑州要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塑造城市灵魂。

潘伟斌说,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谋划“十五五”发展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希望深入挖掘郑州深厚文化底蕴,立足商都历史文化特色内涵,深入梳理古街古巷肌理,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坚持传承和创新,加大景观建设,努力塑造城市灵魂。同时,提升文化的承载功能,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和消费提质升级,塑造一批文商旅融合的特色消费场景,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市政协委员严文斌: 聚焦华夏文化 传承城市文脉

市政协委员,郑东新区建设开发投资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严文斌提出,聚焦华夏文化,建设“三大郑州”——构建“三带五核”体系,打造“复兴郑州”;聚力文化惠民,打造“文艺郑州”;培育消费新场景,打造“活力郑州”。

在具体实施方面,严文斌建议,给予历史文化空间更多发挥空间,譬如以构建“全景式中华文明集中展示体系”为目标,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复兴郑州文化体验线路,展示郑州城市发展进程;发挥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资源、文博演艺资源优势,引入开心麻花等头部文创企业,推动博物馆、大剧院、小剧场以及演艺、美术、阅读等新空间创新发展,打造多主体、多类型、多空间共同繁荣的都市文博消费生态。


市政协委员董晨辉: 丰富数字化手段 提升郑州智慧城市韧性

郑州已初步搭建智慧城市数字底座以及运行其上的城市“智慧大脑”智能中枢,如何让城市变“聪明”的同时更“抗造”,让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高效?市政协委员、新华三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董晨辉建议,以数字化智能化持续增强城市韧性。

在董晨辉看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城市可以获得三大超能力:预判风险的“千里眼”,譬如运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实时感知环境变化作出风险预测;精准调配的“指挥官”,譬如建立并动态更新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数字档案;自我修复的“再生力”,譬如运用虚假信息全网感知和智能过滤技术,减少灾情相关虚假信息传播引起的二次伤害,使应急响应更加科学精准。


市政协委员李星霖: 加快数字化转型 赋能电力能源行业


“郑州入选首批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为全市电力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市政协委员、河南同力电力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星霖表示,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郑州样板”是郑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迫切需要引入数字技术,建设智慧高效、多项互动的电力能源体系。

他建议,通过完善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加大投资力度夯实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字配电网搭设能源数字经济平台等方式,赋能电力能源行业。支持电力能源企业结合实际需求,完善业务和技术人员相融合的培训模式和工作机制,更好地推动数字化创新应用成果落地。

记者 史治国 袁帅 王译博 张倩 张竞昳 覃岩峰 陶然/文 马健 徐宗福/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