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因可以分布在人体各个部位,人们常常对其又恨又怕,称它为会“跑”的肿瘤。世卫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年约有10万名新发淋巴瘤患者,且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防治形势严峻。加强淋巴瘤患者规范化诊疗和全程化管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7月28日,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淋巴综合内科主任刘艳艳教授和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及头颈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陈道光教授时空连线,探讨淋巴瘤诊疗误区并云端授课,让南北两地诸多医患受益匪浅。
淋巴瘤爱“跑”动,窜到全身”兴风作浪“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有10万名新发淋巴瘤患者,且发病率仍在逐年提高。”刘艳艳称,“在我国目前它的发病率大概是十万分之六左右,男性患者当中,已经位于所有癌症发病率的第8位,女性患者里边大概排11位左右。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每年新收治初诊的淋巴瘤患者粗略统计有1000例左右,因为我们淋巴综合内科专注淋巴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承担河南省淋巴瘤基础转化和临床研究任务,所以我们每年收治患者可以占到我省整体淋巴瘤患者份额将近一半”。
据悉,相比其他肿瘤,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形式非常多,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同时,它可以分布在人体各个部位,常被称之为会“跑”的肿瘤。比如跑到支气管,会出现咳嗽的症状;跑到胃肠道,可能会引起胃出血、肠梗阻等;跑到腹腔,会胸闷、呼吸空难;跑到肺,会咳嗽、低热、盗汗;“跑”到脾脏,肝脾脏肿大。而且,早期淋巴瘤最常见的症状是无痛性的浅表淋巴结肿大,除此之外,还会有不明原因的发烧、盗汗以及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因此,尽早精准诊断、规范治疗对患者的疗效、生存期、生存质量至关重要。陈道光建议,“当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症状时需到专科医院,或是综合性医院的淋巴血液肿瘤专科进行检查,诊断的手段包括影像学、病理检查等,最终要依靠病理诊断进行确诊”。
打破认知误区,淋巴瘤其实并不可怕
而在门诊中,许多患者及家属提到淋巴瘤也会“谈癌色变”,甚至有患者因为对治疗过程产生恐惧和抗拒而放弃治疗,或是因为轻信“偏方”而延误治疗。陈道光在日常的诊治过程中发现,这源于公众对于淋巴瘤疾病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淋巴瘤与多数的恶性肿瘤不同,经过规范化诊疗多数是可以被治愈的,淋巴瘤是目前控制率、治愈率高的肿瘤之一,患者经过规范化的治疗和管理后,生存期可大大延长。
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许多患者认为通过改善饮食或加强锻炼可以改变肿瘤状态,所以在确诊后往往会选择忌口。对于此误区,陈道光教授指出:“淋巴瘤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与饮食的关系不大,建议患者均衡饮食,以免营养失调,甚至影响化疗。”
以患者为中心,诊疗更精准更规范
淋巴瘤作为常见的、多发的肿瘤之一,因其分类复杂且某些类型淋巴瘤诊断困难,导致在淋巴瘤的精准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方面存在很多挑战。而多学科诊疗(MDT)模式以多学科专家共同会诊讨论为基础,打破学科壁垒,通过充分交流,深入探讨,从而缩短诊断时间,减少误诊误治,促进淋巴瘤治疗向个体化、精细化、规范化逐步迈进,连线直播作了特别分享。
刘艳艳称,“河南肿瘤医院的淋巴综合内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先,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不断提高诊疗水平。通过组建河南省肿瘤医院淋巴瘤MDT团队,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成功诊疗4000多例来自省内外的淋巴瘤患者,为众多难治复发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而且对于患者而言,有多个学科的医生来把控整体的治疗方案,让患者获得一个更好、更标准、更适合他的治疗方式,是一件能够让患者更加获益的事情。”
而陈道光所在的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及头颈肿瘤内科,每周会固定时间进行多学科讨论,给疑难、复杂淋巴瘤患者提供合理的诊疗方案。“每一例新确诊的恶性淋巴瘤都要经过MDT团队的讨论。恶性淋巴瘤的初诊初治非常重要,通过MDT模式,每个患者在初诊就能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大大减少复发的概率”。
【新闻1+1】
&01 淋巴结肿大就是得了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都是得了淋巴瘤。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很多,比如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感染、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等,当然也包括淋巴瘤。如果日常生活中发现淋巴结肿大,应该及时就医,在完成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确诊患者要进行个体化治疗。
&02 网上不少评论说,淋巴瘤都是熬夜熬出来的,是这样吗?
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熬夜可以直接导致淋巴瘤的产生,但规律的生活和作息是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所必需的。因此,不熬夜对于预防包括淋巴瘤在内的各种疾病都非常重要。
&03 淋巴瘤是不治之症吗?
淋巴瘤有不同的病理类型,一些病理类型的淋巴瘤是可以治愈的,
另一些病理类型的淋巴瘤虽不能治愈,但是经过规范治疗,也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随着治疗淋巴瘤新药的不断上市,对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会越来越好。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刘书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