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参加的培训班被“打包”转让,交过的学费不退,该咋办?
7月26日,郑州惠济区法院执结一起因校外培训机构“退费难”引发的纠纷,最终,在执行法官的努力下,申请执行人领取培训机构退还的3000余元费用。
交了培训费,中途被“打包”转让遭遇退费难
7岁的丽丽平时喜欢涂鸦,于是父母就为她在所居住的小区旁报了一个美术班,双方为此签订了一份《儿童美术课程协议》,约定丽丽的母亲王某购买美术班的经营者某童画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144个课时课程,赠送6节正课,有效期3年。王某向美术班交纳10886元的培训费。
然而,2021年11月,美术班发布公告,称已将现有学员及老师“打包”转让给黄某,由黄某将现有学员尚未完成的课时继续完成;如学员及家长要求退款的,由黄某负责处理,美术班不承担任何责任。此后,王某及其他家长们发现该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都发生变化,且自2022年2月起,美术班就开始以内部整顿为由不再组织授课。
王某认为,她为丽丽购买的剩余课程尚未完成,美术班又已实际停止经营,导致培训合同无法实现,其行为已经构成根本违约,起诉至法院。
判决退款未兑现,法院强制执行
法院审理后,依照相关法规,判决王某与某童画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签订的《儿童美术课程协议》解除;某童画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返还王某课程费3120.65元并支付利息。
因判决生效后,某童画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并未履行退款义务,王某向惠济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承办法官及时向被执行人送达了执行通知书等执行文书,但该公司一直以需要走财务手续、近期给付为借口拖延还款。执行法官对被执行人名下财产状况查询发现,该公司在某银行开设的账户内有足额可供执行的存款,遂对该账户进行冻结、划扣,并将执行款及时发放给申请执行人王某。至此,该案得以圆满执结。
提醒:报班要慎重 避免“踩雷”
近年来,因受国家“双减”政策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在促使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更加规范的同时,一些培训机构突然“人去楼空”、家长遭遇“退款难”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因此,提醒广大家长,在给孩子报校外培训班时,要注意选择口碑好、实力雄厚、管理规范的教育培训机构,同时还应注意核查其是否取得营业执照,具有教育或人力社保部门颁发的许可证等相关办学资质、教学老师是否具备相应资质,必要时实地查看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场所是否安全,了解培训内容、课程安排是否合理等,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先进行课前试听;要注意与培训机构签订规范的书面合同。特别是授课内容、授课老师、授课地点、退费规则、违约条款等容易引发纠纷的事项,要在合同中进行清楚明确的约定;要注意提升法律意识,及时向教育培训机构索要消费凭证,对于提前缴纳的培训费要求开具正规发票或收款收据,并注意查看收费单据是否为有效凭证,即凭证上收费单位与实际办学单位是否一致。如果遇到权益受损问题,协商不成可向相关主管部门投诉,也可以通过申请仲裁或到法院起诉等方式,及时有效地维权。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鲁燕 通讯员 鲁维佳 王晓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