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季昼夜温差大,感冒、过敏等病症常发,有些药吃完千万别开车,药驾就像是隐形的杀手,会严重影响您的驾驶安全,如何避免药驾?哪些药吃后驾车存风险?快来看看交警、医生怎么说?
服用感冒药后,驾车犯困走神酿事故
日前,广西防城港市司机陆某在服用感冒药后驾车,行驶途中注意力不集中,犯困走神,导致车辆失控撞上路灯和停放在路边的车辆。好在当时没有其他车辆及行人经过,未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二十二条,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任何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
因此,民警依法认定当事人陆某负事故全部责任。
药驾有哪些危害?
据郑州交警介绍,“药驾”,简单来说就是指服用了某些会影响驾驶安全的药品,而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正是导致“药驾”的罪魁祸首!
多数人吃药前常常忽视药物的不良反应。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明显,但当发生在驾车过程中时,其危害就被放大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药驾”不同于“酒驾”,酒驾者往往会由于酒精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外部特征。而药驾时,驾驶员在服药后并不会有明显的异常表现,加之多数人对“药驾”的相关了解很少,因此“药驾”很难被发现和避免,这就使得“药驾”成为马路上的“隐形杀手”。
五类不良反应威胁驾驶安全
哪些药物不良反应会引起药驾?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药学部副主任方圆介绍, 五类不良反应会威胁驾驶安全:
不良反应一:视物模糊
如果开车时视力受损其严重后果可想而知。下列药物均可引发视力降低、视物模糊或复视等症状,开车前应谨慎服用。
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少数人出现视力降低、辨色困难;吲哚美辛,耳鸣、色视。
解除胃肠痉挛药:山莨菪碱,可扩大眼瞳孔,持续3~5小时,出现视物不清;阿托品滴眼液,视物不清或模糊,约持续一周。
扩张血管药:二氢麦角隐亭,视物不清、偶发呕吐、头痛等症状。
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视物模糊。
抗精神病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视物模糊、复视、眩晕;利培酮, 视物模糊、注意力下降,偶有头晕。
不良反应二:嗜睡
许多药物中含有中枢抑制类成分,从而使驾驶人员产生嗜睡、困倦、疲乏等症状。
抗感冒药:各类含有氯苯那敏的感冒药,如酚麻美敏片、酚氨咖敏 片等,服药后大脑迟钝,警觉性下降,注意力分散、昏昏欲睡。
抗过敏药:扑尔敏、苯海拉明 ,嗜睡、口干、恶心、呕吐。
镇静催眠药:安定、氯硝安定、阿普唑仑、巴比妥类、水合氯醛,抑制中枢神经、诱使睡眠。
抗偏头痛药:苯噻啶,嗜睡、困倦、疲乏。
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偶有疲乏、困倦。
因此,服用此类药后应尽量避免开车,或改选替代药物。
不良反应三:眩晕或幻觉
驾驶车辆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精神集中,如果服药后出现眩晕或幻觉,势必会影响驾车安全。
镇咳药:右美沙芬、那可丁, 嗜睡、眩晕;喷托维林 ,服用10分钟左右可出现头晕、眼花、全身麻木,并持续4~6小时。
抗心绞痛药:心得安、慢心律 ,头痛、眼花、耳鸣和低血压;双嘧达莫、派克昔林,眩晕、乏力。
抗病毒药:金刚烷胺,产生幻觉、精神错乱、眩晕、嗜睡、视物模糊等症状。
不良反应四:定向力出现障碍
定向力是指人对时间、地点(或方位)及人物的判断能力,这也是驾车过程中的重要能力。当驾驶员定向力出现障碍时,极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故应引起重视。
抗胃溃疡药: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引发幻觉、定向力障碍。
不良反应五:多尿或多汗
多尿、多汗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驾车员的情绪及注意力,对驾车安全造成威胁。
利尿药: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听力减退、耳鸣、暂时性耳聋;阿米洛利 ,口渴、头晕、视力改变。
降压药:复方双肼屈嗪片,尿量增多;
吲达帕胺 ,4小时后利尿作用最强,出现多尿、多汗或尿频;哌唑嗪,尿频、尿急、体位性低血压。
因此驾驶人员应注意这些药物的服用,或者降压时选择不利尿的药。
除此之外,驾驶人员也应注意由不当服药方式导致的不良反应,严格遵守药物的服用方法,需整片服用的药勿分割或嚼碎服用,谨遵医嘱。另外,保健品虽然不是药,但有些也可引发“药驾”,驾车前请一定咨询医生进行服用。
如何避免“药驾”?
郑州交警提醒,办法很简单,生病服药期间不开车。对,你没有听错,这是治根的办法!
如果生病了必须服药开车,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主动表明身份:看病时主动表明“我是老司机”,请医生尽量避免使用会对驾驶员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2.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我们服药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商品标签,特别是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等。
3.不可超剂量用药:若自己买药,种类越少越好。对已知有不良反应但不得不吃的药,开车前减半量服用,等休息时再补足全量,或药效消除再开车上路。
郑州交警呼吁,“药驾”危害不容忽视,驾驶员需提高安全意识,主动规避风险。唯有在身体健康、精神集中的状态下驾车,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自己与他人的安全。
记者 张玉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