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宝宝误食毒蘑菇肝脏衰竭 医疗专家紧急提醒:切莫采摘、食用野蘑菇

2025-10-02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近日郑州秋雨连绵,雨后的公园清新迷人,青翠的草地上,冒出了一些不起眼的小蘑菇。

5岁小朋友沐沐对公园里的蘑菇充满好奇,就将小蘑菇一颗一颗采摘下来。孩子妈妈看到这些小蘑菇似乎与菜市场卖的没有什么太大不同,带回家后当即做了一顿炒蘑菇。然而,一场生命的阴影,却悄悄笼罩住了这对母子。

用餐后,母子二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呕吐、腹痛、腹泻,同时小沐沐逐渐伴随有精神差、皮肤及巩膜黄染等症状。当天22点左右,家人急匆匆来到河南省儿童医院就诊,急诊科医护人员将小沐沐送入了内科重症监护室(PICU)。

值班医生仔细地询问病史、查体,并积极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显示,沐沐肝功能中转氨酶和胆红素明显升高,凝血功能显著异常,符合急性肝衰竭,且小沐沐病情持续进展,逐渐出现意识障碍、流涎、自主活动减少、尿潴留等脑病表现。

结合患儿情况,高度考虑孩子食用为含鹅膏毒肽类蘑菇,医务人员立即给予常规解毒操作:洗胃、吸附、导泻,应用解毒药物、抗氧化剂,并给予保肝、退黄、降血氨等综合治疗。

同时快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高端“解毒利器”血液净化。血浆置换(PE),去除血液中的毒素和代谢废物,还提供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纤维蛋白溶解蛋白和矿物盐,以维持肝细胞再生的内部环境。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持续清除胆红素、血氨、细胞因子等过多代谢产物。

在个体化的目标治疗下,小沐沐的意识渐渐清醒、病情一天天好转。两周后,顺利转入了普通病房。

经过相关专家的辨认,小沐沐和妈妈吃下的蘑菇,并非市场上售卖的可食用蘑菇,而是学名叫做肉褐鳞环柄菇。它是一种有毒蘑菇,含有鹅膏肽类毒素,临床中毒分型为急性肝损型,属于高致死。患者误食初期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可一过性缓解消失,即假愈期。逐渐出现黄疸、出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急性肝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医生建议,居民莫要自行采摘、食用野蘑菇,一旦怀疑误食有毒蘑菇,请立即前往最近的正规医院急诊科就诊,不要轻信民间解毒偏方或自行催吐!

记者 王红 文/图

分享到: 编辑:李佳露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