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毅将军纪念铜像端立在廊坊市万桐园公墓 张泰源 摄
孙毅给大城县第一小学少先队员讲红色故事(大城县孙毅小学提供)
“孙胡子”,毛泽东笑称其为“孙行者”。他是长征路上的“铁脚”参谋长,是主动申请降衔的开国中将,是国内60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来自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的百岁将军孙毅。
廊坊日报社记者
刘冰 张泰源 李新苓 崔帅
北关少年改名明志
孙毅,1904年5月12日出生于大城县北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为他起名“俊明”。1921年,高小还没毕业的他决定外出谋生,有志从戎,并将名字改为“孙毅”,意为“杀敌为果,致果为毅”。
大城县民政局行政区划地名办原主任,今年65岁的杨馨远轻抚《大城县志》上孙毅的照片——目光如炬,胡须浓密,这是孙毅的鲜明特征。
杨馨远清晰记得1987年6月与孙毅的初次见面:“结识孙老时,我27岁。孙老说,‘我们是忘年交’。”
那年,为编写《大城县民政志》“老红军篇章”,杨馨远与同事赴京拜访孙毅。“推开门,孙老正伏在桌前写字。听说家乡来人,放下笔迎上来,紧握我的手,‘我是大城人,见到你们亲啊’!”一句话打消了杨馨远和同事的拘谨,主客像老朋友似的聊了近两个小时。
“那情景令人动容!目光里没有将军的威严,只有对故土的赤诚。”杨馨远动情地回忆道,拜访结束时,孙毅与夫人田秀涓还向他们深鞠了一躬……
战争年代赤胆忠心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孙毅任军委教导师参谋长。论资格,他可以骑战马。可分马时,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认为,孙毅是从旧军队中起义过来的,不应该骑马,于是在分马报告上划掉了孙毅的名字。得知此事,孙毅幽默地说:“没有了四条腿,我还有两条腿嘛。放心吧,我绝不会掉队!”
靠着坚强的意志和一双“铁脚板”,孙毅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孙老说过,‘长征路上最珍贵的是信念’。孙老信念如磐、乐观坚韧,令人敬佩。”杨馨远感慨地说。
1939年,调任冀中军区参谋长的孙毅,成了鬼子闻风丧胆的“孙胡子”。1940年3月至5月,日伪军分13路围攻冀中军区。孙毅指挥大龙华等战役,歼灭日伪军3000余人,粉碎了敌人扫荡。
1946年7月,孙毅兼任晋察冀军区第七纵队司令员。同年12月,指挥部队在固安县城抗击10倍于己之敌,坚守7天6夜,使敌人付出惨痛代价。1947年4月,孙毅指挥了第二次胜芳保卫战,激战7昼夜,重创、牵制了敌人。
两袖清风居功不傲
1987年9月的北京,秋阳正好。大城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李印刚和同事拿着新编的《大城文史资料》到访,请孙毅题词。
李印刚记得,当时孙毅接过书翻了两页,立刻铺纸提笔——“坚持文史工作的正确方向,存真求实,用历史知识教育后代。”
为表谢意,李印刚带来了一箱家乡特产和脱水蔬菜。孙毅坚决不收,推让再三才留下,从兜里掏出50元钱执意塞给李印刚:“共产党人不能占群众一分钱便宜!我是大城的儿子,更不能例外。”
“孙老始终不忘桑梓,50块钱在1987年可不是小数目,够普通人家一个月的生活费。”李印刚后来了解到,孙毅的工资大多用在资助家乡学子和公益事业上,家里的家具还是20世纪50年代的老物件。
1996年4月,杨馨远收到孙毅从北京寄来的40册《名将孙胡子》,附言:“赠家乡学校,让师生轮流阅读,对反腐倡廉有好处。”杨馨远翻开其中一本,扉页是孙毅题写的“奋斗”二字,刚劲有力。
1955年,孙毅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授衔前,他特意向上级组织写了一封信:“我只有从劳之苦而乏建树之功,在评衔时要宁低勿高,授我少将军衔足矣。我投身革命不是为了升高官、要俸禄……”
“孙老说,他打仗不是为了肩章上的星,是为了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把那枚一级八一勋章放在抽屉最深处,‘那是无数牺牲战友的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杨馨远至今记得孙毅的话语。
1983年,孙毅接连3次在总参党委会议上,诚恳要求批准他辞去总参顾问的职务。1985年3月9日,中央军委批准了孙毅的请求。1988年9月,孙毅离职休养。
孙毅退下来后,反而更忙了——成为全国60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经常为青少年讲红色故事、邮寄书刊、书写条幅……
做青少年良师益友
英雄不老,将心犹存。晚年的孙毅把对党对祖国对军队深沉的爱,化作对下一代成长的殷殷关切。
1986年5月15日,阔别家乡65年的孙毅第一次回到北关村。
杨馨远当时参与接待工作,“车到村口,孙老执意下车步行,说‘要好好看看家乡的路’。”第二天,孙毅来到母校——大城县第一小学,跟孩子们讲述自己12岁才上学的故事。
1998年6月,大城县第一小学校长李留宇带领20名师生赴京看望孙毅。李留宇回忆:“孙老给孩子们讲了长征故事,还给母校题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008年6月2日,经大城县委、县政府批准,大城县第一小学正式更名为大城县孙毅小学。
步入孙毅小学,教学楼前,将军雕像端立。“我们把孙毅将军的事迹分解成‘奋斗、清廉、担当’3个关键词,融入日常教学。”大城县孙毅小学党支部书记杨学武说,学校定期开展以“弘扬孙毅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合唱比赛等活动,经常组织师生参观将军展室,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孙毅小学通过编写《走近孙毅爷爷》校本课程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孙毅将军的革命生涯,传承革命精神。“孙毅爷爷戎马一生护家卫国,生活简朴恪守初心,用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作为少先队员,我要以孙毅爷爷为榜样,长大后为国家建设作贡献。”大城县孙毅小学四(7)班学生叶若熙说。
2003年7月,百岁高龄的孙毅在北京逝世。
2004年7月5日,孙毅将军纪念铜像揭幕暨骨灰安放仪式在廊坊市万桐园公墓举行。
从千里疆场到三尺讲台,曾经踏破长征路的“铁脚板”,迟暮之年奔走于校园,讲红色故事,栽桃育李,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孙毅的一生充满传奇,最令人动容的,是在战争年代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无畏精神,更是在和平时代永葆本色、奉献余热的革命情怀。
(资料来源:中共廊坊市委党史研究室)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