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新郑具茨山绿树成荫、凉爽宜人,引来众多游客避暑乘凉,观光游玩。
半山腰上的驮窑村,5间窑洞——新郑县抗日民主政府,如今已是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客纷至沓来,追寻80年前的那段抗战历史。
新郑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门前场地(2010年5月19日摄)
抗日战争后期,驮窑村是新郑县抗日民主政府机关所在地。1945年7月,盘踞在新郑县城的日军出动步兵40余人、骑兵10多人和100多个伪军,在汉奸赵伯璜、朱子美带领的保安队配合下,企图进犯风后岭抗日根据地,打击县区抗日武装,重建辛店街伪政权。八路军皮定均、徐子荣部密禹新独立团团长沈甸之从抓获的日军密探口中得知此重要情报后,迅速指挥部队据守在风后岭东坡驮窑一线高地和冢岗岗顶,严阵以待。
据新郑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提供的资料显示,当时日伪军从东北两个方向包抄冢岗,日军指挥官用望远镜发现岗顶高粱地里有埋伏,便命令小炮向高粱地轰击。独立团三大队副大队长马义芝带领战士悄悄转移到日伪军背后,发起攻击。日伪军仗着人多势众、火力强,疯狂进攻,战斗异常激烈。为有效打击敌人,沈甸之带领一个大队的战士冒着枪林弹雨迂回到日伪军东侧,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
同时,密禹新独立团一大队、二大队和六大队从冢岗的西南两面向日伪军一起开火,形成了三面夹击之势,日伪军顿时阵脚大乱。日伪军在八路军的猛烈攻击下渐渐不支,开始边打边退,顺着岗东坡往东逃窜。独立团战士乘胜追击,追出十几里远,大获全胜。此次战斗我军打退了3倍于己的日伪力量,粉碎了日伪军消灭县区抗日武装的企图。
驮窑阻击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新郑境内同当地日伪军进行的一次以少胜多、规模较大的战斗,为捍卫豫西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东南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0年,此旧址被新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确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11月,被新郑市人民政府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6月,被郑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80年过去了,原来的荒山土岭如今已是森林公园。无论环境如何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改变,历史的车轮也正是因此而不断向前。
本报记者 张立 通讯员 杜国召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