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抗战印迹 传承复兴力量 | 闽南烽火侨批揭露日寇滔天罪行

2025-08-12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闽南侨批收藏与研究专家黄清海,携手闽粤多位侨批收藏者筹划出版《烽火侨批:华侨抗战印记》一书。

近日,记者从他们提供的大量侨批中发现,有几十封烽火侨批直接揭露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它们是饱含血泪的侨批,亦是声讨侵略者的不朽字据。这些凝聚着民族血性与赤子忠诚的纸页,彰显了中华儿女面对深重苦难时,那份血脉相连、共御外侮的深沉伟力与决绝信念。

1937年10月,晋江东石郭章纯寄给马来亚太平埠郭燕趁的回批

1939年4月,菲律宾宿务吴道秉[炳]寄给晋江第三区石兜乡吴怡谋的侨批

“登岸捉十六七岁女子40多人,又抓壮丁100多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全民族抗战打响。当年10月,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军悍然对闽南沿海地区施行轰炸、掠夺、奸淫、烧杀等野蛮行径。1937年10月,晋江东石郭岺乡的郭章纯寄给马来亚太平埠的儿子郭燕趁的回批,记载了日军在晋江、南安、金门等地进行轰炸并掳掠女子及壮丁的史实。回批中写道:“现际咱厝十分扰乱,汝父代替工开炮台及战河[壕],三日登[顶]二日,极于蜗苦矣。金门被日军所占了,登岸捉十六七岁女子40外[多]人,又于[抓]壮丁100外[多]人,带上战船,未知如何情俗也。安海车头[站]被掷炸弹,水头街尾、衙口街被掷伤30外[多]人,此地头安宿未知可能久长乎……”(注:该侨批多用闽南方言叙事,“[ ]”内为其所表达之意。)

1937年11月,晋江东石蔡长呌在寄给女婿郭燕趁的回批中也称:“惟前日敌机来炸五里桥,以致住民纷纷逃出外乡,以后不知欲变如何?尚难逆料。”

这两封回批系一条信息链,讲述了闽南遭受日军袭击的苦难,以及民众被迫逃难等情况。

“外被敌舰封锁,内受米粮物价昂贵”

1940年7月,日寇敌机敌舰进犯泉州永宁、深沪等地。日舰对港口的封锁,导致深沪米价飙涨,百姓生活陷入窘迫。

菲律宾马尼拉华侨吴世霖在当月寄给深沪人吴庆吉的侨批中称:“日前此间接到深沪各方电讯,惊悉敌舰敌机七月十六日进犯永宁、深沪,闻永宁梅林被其焚毁枪杀,灾情惨重。我沪亦被炸毙三人又伤二人,其中有敝戚陈绍赐,竟亦罹受此祸……外被敌舰封锁,内受米粮物价昂贵,受此铁蹄双重压迫,其生活窘苦的情形不言可知矣。”吴世霖在侨批中表达施赈之心,并请吴庆吉等人代为施行:“愚想此条三千元,从中拨出五百元交与后山舍妹荷圈收扣外,弍千五百元意欲移作救济目下东垵之贫民。但因该款数属不巨,只限于东垵一堡局部之施赈,其办法之支配须以赤贫者,按户记口分赈之……”

“日寇兽心之毒,甚至六岁幼女亦作刀头之鬼”

日军侵占东南亚,展开血腥屠杀,造成平民百姓流离失所,生命财产损失无数。在1946年2月16日菲律宾华侨郑勋专寄给福建晋江永宁郑祝治的侨批中,记述了1941年至1943年间日寇残杀无辜民众及儿童的罪行。由于战时中菲两地音信一度阻断,该侨批延后数年才得以寄出。

侨批中写道:“弟谨将在日寇里暗中经过情形报告……日寇大举兽性,举行大屠杀,于弟前居之社杀起,逢人便杀,逢厝便烧。朗肴蔗园乃华侨之业产,被杀华侨男童女幼八十四人……此次进行大屠杀将及两星期之久,华侨被杀者百……菲人被杀者三十六千人以上,情形甚是可惨,不可言状……至二个月有余,忽传来耗报,舍岳等全眷九人在中途被日寇惨杀,人财一空!弟闻信之后甚是怨惜。日寇兽心之毒,甚至六岁幼女无过亦作刀头之鬼,实之令人痛心矣!”在该批信中,郑勋专讲述他在日占菲律宾3年多时间里遭受日军追杀,百姓、亲人被日军杀害的所见所闻。

“被敌惨(残)害,刺刀穿心背出”

菲律宾马尼拉林西河1946年12月16日致晋江第三区深沪港内堡胞姊的侨批,透着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痛恨。

侨批中写道:“战争燃遍菲岛,鱼雁杳杳。遥想起居佳胜,欣慰奚如。惟母亲近来康健否,二姊处现况如何,祈为示知。惟弟此次被敌惨(残)害,刺刀穿心背出,幸吉人天相,重再复生,藉以告慰……”

侨批于1945年12月从菲律宾马尼拉寄出,从内容看,系二战结束后林西河首次写给胞姊的。在短短的信文中,他写到自己“被敌惨(残)害,刺刀穿心背出”,这是极其具体和骇人听闻的细节,深刻揭示了日军的凶残。

“但为国家民族争地位,虽至任何牺牲则亦在所不惜”

在《烽火侨批:华侨抗战印记》书中,有三封是著名华侨实业家、慈善家庄材鳅从菲律宾马尼拉寄至家乡晋江青阳的批信。

第一封信寄出时间为1945年5月,此时菲律宾已光复,但中国仍有大片地区被日军占领。信中写道:“当一九四二年正月初三,日寇开入岷市,全侨被其残杀不可胜数,斯时惨无天日。岷市中等以上商人大多被指抗日份(分)子,任意拘捕,用尽种种非人道之毒刑毒打,而致死于非命者亦不知几许矣。弟本人亦已(以)抗敌会职员之罪而被拘禁将近二个月之久,其间之痛苦又非笔墨所能形容于万一也。本公司所有货物财产均被标封,认为敌产为数菲币达在百余万元。一生经营遭此惨结(劫),夫复何言,但为国家民族争地位,虽至任何牺牲则亦在所不惜……”

1946年,庄材鳅寄给家乡晋江青阳的两封侨批,除了报平安表达思念之情,更多的是记述他抗日战争胜利后寄回侨批款、寄回药品救济乡民的事迹。

“媳妇并无其他改嫁之意愿,为成益守节”

1947年8月,侨居在马来亚的许子英寄给闽南翁姑(即公、婆)的家书,记载了她与丈夫黄成益“义胆忠孝”的壮丽篇章。

1943年,黄成益、许子英这对结婚两年多已有一个孩子的夫妻,本该过着安逸平静的生活,可在日寇铁蹄下,他们却迎来惨痛经历。丈夫黄成益,面对“日本鬼子无道南进,侵入马来亚”,坚定抗日,却于1943年“四月间更然被奴寇所掳,受重之罪,故而死”。妻子许子英在丈夫被囚禁时“曾用钱托人,并无所效”,最终丈夫还是惨遭杀害。许子英在信中向居住于闽南家乡的公婆泣称:“至于今日,媳妇并无其他改嫁之意愿,为成益守节”“全望母亲不必过忧虑,媳妇只是告知而已,不必过于眼泪,万望大人玉体自珍,努力加餐为要”。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吴拏云 庄建平 黄雯靓

本版图片出自《烽火侨批:华侨抗战印记》


相关新闻:

“侨批时光机”传播家国故事

泉州晚报讯(融媒体记者 吴拏云)日前,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泉州黎明职业大学实践队开展以“烽火里的侨批:闽南华侨的抗战记忆”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指导老师徐淑延感慨道:“一封封侨批承载着海外侨胞的家国情怀,记载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是中华民族抗战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践队成员拍摄制作侨批主题宣传视频近20个,并在视频号“侨批时光机”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讲好闽南侨批故事,传播闽南侨批文化,弘扬爱国精神。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李佳露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