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活体宠物不同于普通商品,交易过程中存在诸多法律风险。部分商家利用平台宣传虚假信息、以次充好、隐瞒宠物健康状况,甚至收款后失联。面对这些看不见的风险,消费者该如何避坑?今天,来看郑州自贸区人民法院(经开区人民法院)审理的这起网购猫引发的纠纷案。
小张在某电商平台看到一则布偶猫售卖信息,经过与商家沟通,她选中一只花色为“海山”的布偶猫,双方约定价格为1280元,另购1080元的猫粮,体检、消毒等费用920元。随后,商家承诺赠送更多猫粮和长期售后服务。在“猫粮升级”“保价服务”“终身售后”的引导下,小张又陆续支付3080元的“升级服务”费用,累计花费6360元。
收到猫咪后,小张发现这只猫与看中的完全不符,不仅花纹、体型对不上,还患有猫癣和耳螨。更让她失望的是,售价不菲的“升级猫粮”,实为商家从电商平台以低价购入的普通商品,并非其宣传的“专属定制”或“高品质猫粮”。多次联系商家未果后,小张将其起诉至法院,要求退还全部费用并依法赔偿。
法院审理认为,该宠物商家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活体宠物信息,符合法律上的要约条件,双方形成信息网络买卖合同关系,合法有效。但商家存在盗用他人宠物视频、隐瞒宠物真实情况、交付猫咪与约定严重不符,猫癣耳螨病状明显、猫粮以次充好等行为,构成不诚信经营,依法应退还部分款项;同时,商家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欺诈行为,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判决其承担3倍赔偿责任。
提醒:网购宠物不要轻信宣传视频或口头承诺
网络购买活体宠物存在较大风险,消费者应提高警惕,谨慎选择商家,核实宠物信息,优先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平台或店铺;不要轻信宣传视频或口头承诺,必要时可通过实时视频确认宠物品种和健康状况;同时要保留好聊天记录、付款凭证、宣传内容等证据,以备维权使用。对于商家“终身售后”“保价服务”等营销话术,应以书面合同为准,理性判断,避免冲动消费。如发现存在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行为,应及时维权,依法主张权利,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记者 鲁燕 通讯员 李慕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