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皱、瘦脸功效出色,肉毒素(俗称“美容针”)注射作为热门的非手术美容手段,深受爱美人士青睐。但一些不法之徒盯上了其中的暴利,从网上购入了无相关批准证明文件的“肉毒素”产品,私自贴签、包装后,在朋友圈、微信群大肆售卖,或直接向顾客推销,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
今天,新密市人民法院对外发布已审结的一起妨害药品管理罪案件。李某、刘某、郭某等三人获刑并处罚金。
2023年6月至12月期间,李某身为郑州某整形医院的销售人员,通过社交平台与上线取得联系后,以每支130元的价格购入116支未取得药品相关批准证明文件、且来历不明的“肉毒素”。李某将这些产品吹嘘成“韩国进口货”,在微信上宣传其美容、除皱效果,吸引不少医疗美容从业者及消费者下单购买。
同年7月,与李某相识的同行刘某,明知这些“肉毒素”来路不正,仍从李某处购进28支,并加价转售给郭某等人。郭某为谋取私利,谎称自己是某医院整形医美人员,持有医美行业医师证,在微信朋友圈宣扬肉毒素的功效。郭某从刘某处购得13支“肉毒素”后,5支自行注射使用,另外8支则私下为熟人注射。
李某、刘某、郭某三人通过此番非法行径,共获利6000余元,最终被公安机关查获。
新密市人民法院审理认定,李某、刘某、郭某三人在明知上线销售的肉毒素缺乏相关批准证明文件、来历不明的情况下,为获取非法利益仍执意销售,其行为已构成妨害药品管理罪。依据三人在案件中的地位、作用、具体行为、犯罪情节及悔罪表现,依法判处李某、刘某、郭某拘役2个月至6个月不等,并处6000元至4万元的罚金,同时禁止三人在一定期限内从事药品领域相关活动。
说法:严守行业底线与法律红线
这起案件给医美行业从业者敲响了警钟,医美从业者必须依法依规经营,采购、销售有正规批准证明文件的药品,按规定取得必要资质和证书,严守行业底线与法律红线,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法官提醒,爱美人士也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远离非法医疗美容的“美丽陷阱”。选择医疗美容机构时,务必仔细核查机构资质、医护人员从业资格,留意所用主要医疗材料、药品的来源,充分了解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信息,防止自身人身权益遭受损害。
记者 鲁燕 通讯员 秦世璞 魏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