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办事是真方便,在郑好办预约好时间,到大厅就是一条龙服务,整个流程下来不到10分钟。”几天前,在金水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公积金提取业务的张女士由衷赞叹。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发力,从“新春第一会”的谋划部署,到各项措施落地实施,全市上下加快建设“六最”营商环境,全力打造营商环境“郑州品牌、郑州标杆、郑州模式”,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招商引资卓有成效,成为一方干事创业沃土。
中大门里的跨境电商
“新春第一会”高位谋划
今年2月19日,“新春第一会”锁定优化营商环境,彰显市委、市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信心。会上印发的《郑州市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明确14个方面88项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会上提出实施“1358”战略。其中的“3”指建立3支队伍,即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网格员等社会各界代表中选聘30名营商环境“监督员”、35名营商环境“体验官”,定期开展调研、监督、意见反馈等活动。
聚焦企业反映的急难愁盼突出问题,由相关市领导牵头,开展限时清欠、降低电费、压降气价、审批改革提速增效、规范监管执法、净化窗口服务、府院联动、招标投标全链条整治等8项专项攻坚行动,定向施治、靶向突破,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令张女士赞叹的“方便”,恰是我市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的生动写照。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反映在方方面面:
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小微企业融资等27个“一件事”已在郑好办上线运行;
持续深化商事登记改革,实现经营主体设立登记全市通办通审通取,通过智能审批办理企业登记近8000件,全市市场主体已达207.7万户,增长4.67%;
拓展“免证办”“同城通办”“跨省通办”覆盖面,在2023年底504项“免证办”事项基础上,梳理新增事项清单111项,推动建设线上“跨省通办”专区和线下“跨省通办”窗口,跨省通办事项已达609项,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数字赋能政务服务更便捷。在数字技术加持下,全市统筹建设政务服务网、“郑好办”APP、综合自助机、大厅综窗系统“四端协同”的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截至目前,上线运行高频事项、便民应用3073项,其中“郑好办”APP上线2987项,线上日均办件超7300件。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打造高效智能办税链”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作为“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保交楼“一项目一策”模式被住建部向全国推广;
“一站式”终本续管机制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7月份发布的《2023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
一个个荣誉,记录了今年以来全市营商环境持续提升的喜人成果。
方方面面的变化更是有目共睹:
市场环境持续规范。市场监管持续规范,双随机监管部门覆盖率100%,联合抽查领域较去年增长84.6%,参与部门较去年增长22.7%,实现深度广度双提升。信用郑州建设持续推进,建立“四书同达”信用信息公示告知服务机制,实现信用承诺七大类型全覆盖,176个证明事项、20个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群众、企业办事过程中可免于提交相关材料。
法治保障持续强化。组织涉企政策文件专项清理,修订规范性文件1件,废止、失效23件,审查新制定文件134件,纠正内容违法、不适当文件3件。
开放水平持续提升。首创“中欧班列+TIR国际公路运输”国际多式联运新模式,形成“27个境外直达站点、8个出入境口岸”国际物流网络。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在全省和中部6省省会城市中均排名第一。郑州航空口岸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成功落地。
营商环境只有更优,没有最优。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字化、年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郑州全力奔跑在路上。
记者 侯爱敏 刘盼盼/文 马健/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