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绳编织的故宫角楼天坛公园,你见过吗?

2024-09-24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9月20日下午,河南省郑州市的华夏手造创意体验中心内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手工艺术爱好者们齐聚一堂。他们带着各自精心准备的作品,共同庆祝“华夏手造杯”2024中国传统绳结技艺展演活动盛大开幕。

以展会友,技艺切磋与作品展示

自9月6日发出邀请函以来,截至20日上午,报名者仍络绎不绝。这些报名者来自全国各地,个个身怀绝技,他们有的是非遗绳结传承人,也有绳结和钩编爱好者,更不乏大师匠人。

截至20日作品展示报名时间结束前,本次大赛共收到了超过200件精心准备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从传统经典到现代创新,每一件都凝聚着作者对于绳结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无限创造力。它们或精致细腻地展现了地域特色,或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表达。整个展览现场仿佛变成了一座流动的文化长廊,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这是蝶恋花,我做两个是因为好事成双。”在技艺比拼时,来自广州深圳的神曲(网名)告诉记者,其做中国绳结技艺已有20余年,来这里的主要目的是与各地爱好者进行交流与切磋,也希望这个中国绳结技艺能有更多人所了解与喜欢。

郑州市非遗保护和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中心李桂玲主任在聊到这次全国首届传统结绳大赛讲道:“这次大赛的参赛作品、人数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朋友来参赛。我们也借此为这些朋友们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让他们获得更多在社会上展示自我的机会。”

老少同乐,传统技艺需强调传承

在这场技艺比拼中,参赛者们以一根根镶嵌着金丝的红线为媒介,编织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些红线不仅是材料那么简单,它们是参赛者们智慧与创造力的具体体现。随着手指灵巧地舞动,一条条红线交织成错综复杂的图案,每一个结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与独特构思,每一缕光芒都是对传统艺术形式最深沉的敬意。

在众多参赛者之中,记者注意到一个年轻而正在认真编织的身影——小何,她来自焦作武陟。小何的母亲是一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绳结技艺的传承人,在母亲的影响下,小何自幼便开始了对中国绳结艺术的学习之旅。从最初简单的手链编制开始,到后来逐渐掌握了蝴蝶结、祥云结以及寓意吉祥如意的如意结等多种复杂样式。

“我非常荣幸能够继承并发扬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小何骄傲地说,“现在我的母亲正在积极准备相关资料,希望能够进一步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此次比赛不仅吸引了像小何这样的年轻一代参与其中,同时也汇聚了许多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老一辈艺术家。参赛者年龄跨度极大,上至七八十岁的老艺人,下至一二十岁的年轻人,共同构成了这场文化盛宴中最亮丽的风景。对于这样跨越年龄段广泛参与的现象,郑州如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燕表示:“这正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无论是在哪个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们,都能够从中找到共鸣,并愿意将其作为个人兴趣甚至职业发展方向去探索。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代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让更多优秀的传统技艺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确保它们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殆尽。”

独特为基,把握守正迎创新

9月20日下午5时,评审组现场进行打分和评审,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作品,并现场颁发荣誉证书和礼品。

来自北京的侯瑞林以《九州同庆》的作品荣获特等奖。他对记者介绍到自己的结绳经历与作品:“我今年72岁了,从1989年开始编绳,来参赛的这部作品是我的代表作,另一副已被沈阳的朋友所收藏。”谈到为何能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时,侯瑞林认为关键在于“独创性”。《九州同庆》灵感来源于北京北海公园内著名的双面九龙壁,通过精巧绝伦的手工编织技术,将那九条活灵活现、气势磅礴的龙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每一条龙都仿佛拥有自己的灵魂与故事,它们或盘旋于一张淡蓝色的纸上,形态各异却同样生动逼真,令人叹为观止。

侯瑞林还特别提到,在创作过程中,他不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复刻,更重要的是想要传达出一种文化精神——那就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他也致力于将自己的编织技术与北京标志性建筑相结合,如故宫角楼、天坛公园祈年殿等用中国结斜卷结手法编制完成。用中国结的艺术表现中国古代建筑是他的独创,“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励年轻一代继续传承和发展这些宝贵的手工艺技巧。”

作为特等奖的获得者方晓东老师,也对这次参赛作品《前途似锦、志在四方》做了技法创新的阐述。其参赛作品《前途似锦、志在四方》不仅展现了她精湛的手工艺技巧,还深刻地阐述了作品背后蕴含的丰富意义。该作品巧妙融合了太阳花、藻井冰花、团锦冰花以及花鼓吉祥等传统编织元素,并结合方老师独创的切割技术,将整个作品分割成四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部分。每个部分都精心设计有两个兔子头的形象,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前途”。为了进一步增加作品的艺术层次感,方老师采用了4花11股的独特编织手法,通过精细复杂的叠加处理,最终创造出一个既立体又充满活力的花朵造型。此外,方老师特意选择了黄色线条作为点缀,旨在表现“锦”的概念,寓意着生活富裕、衣食无忧的美好愿望。值得注意的是,《前途似锦、志在四方》打破了以往常见的圆形或六边形框架限制,采用四边形设计代表“四方”,这一创新之举不仅体现了艺术家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也表达了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找到自己发展方向的理念。方老师解释说:“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那么前方等待我们的一定是光明灿烂的未来。”

首届全国绳结技艺大赛在郑州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场技艺的较量,更是一次文化的盛宴。绳结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审美,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通过此次比赛,年轻一代展示了他们对这门古老技艺的热爱与尊重,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张海燕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仅限于展览馆内展示,而应让更多市民能够近距离接触并体验这些传统文化瑰宝。为此,该公司推出了多项举措来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如时尚文创、非遗研学、开展四位一体手工课等。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将会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被保存下来,并且继续影响着未来的一代又一代人,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篇章。

记者 黄栖悦/文 白韬/图

分享到: 编辑:段景景 统筹:闫佳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