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半价黄金限量3单!只有3单!手慢无啊!”某平台直播间里,主播陈某涨红了脸,举着金灿灿的“黄金”吊坠卖力吆喝。屏幕上弹幕飞滚,粉丝们疯狂点击购物车,仿佛慢一秒就会错过“泼天的富贵”。可谁能想到,这场打着“慈善扶贫”旗号的直播,竟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诈骗剧本——抢到“半价黄金”的粉丝们,收到的竟是一卷粗制滥造的假字画!今天,来看看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黄金骗局案。
主播陈某在某平台直播间自诩“网络慈善家”,声称低价卖黄金是为“回馈粉丝、助力扶贫”。以每次仅限3单、倒计时读秒、直播间刷屏“已抢光”等方式,营造“稀缺效应”,制造抢购的紧张氛围。当购物链接挂出后,直播间粉丝争分夺秒抢购下单,却没注意到在他们点击下单时,商品链接的属性已悄然修改,由“足金999饰品”变成了“工艺收藏品”。
60多岁的老杨接连刷到几次“半价黄金”的直播后,直播间火热的抢购氛围让他不禁心动。看着日益攀升、屡创新高的黄金价格,老杨认真算了一下,直播间这黄金“买到即是赚到”。
“只有3单,上链接!”主播声音刚落,老杨以超快手速点击购物车,没想到第一次参与抢购就抢到了一单,成功支付4999元。可等拆开快递,老杨傻了眼,说好的金链子呢?眼前只有一幅假的“名人字画”。老杨立即通过平台申请退款,但是,一通神秘的电话却让他瞬间改变了想法,主动放弃了退款申请。
电话那头,“挽单员”任某某语气激动:“杨叔,您这可是捡到宝了!为了做慈善,我们陈总在本月购买黄金的粉丝里随机抽取了1名幸运顾客,把原本拍的黄金换成了名人字画。这画可是大师真迹,市场价两百万,比黄金值钱多了。我们年底就举办名家字画拍卖会帮您‘变现’,您躺着数钱就行。”为打消老杨的疑虑,任某某还发来伪造的“鉴定证书”和“拍卖行合作函”。老杨被忽悠得心花怒放。直到几天后公安民警找上门,他才不得不相信,所谓的“天价名画”,是“慈善家”花200元找人临摹的。
经查,2024年初,卢某(另案处理)等人成立了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主营业务就是直播带货。运行了几个月、没赚到钱之后,他们于2024年5月初开始打着“慈善扶贫”的旗号直播,以半价售卖黄金饰品等贵重物品为噱头,而实际却发给客户假字画。不到一个月,诈骗50多名被害人30余万元。2024年5月底,从事售后“挽单”服务的任某某等12人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同年6月29日,金水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任某某等12人均认罪悔罪,主动退还全部赃款。今年1月,任某某等人因犯诈骗罪被判处十个月至一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
维权提示:遇到“内部渠道”“限量抢购”要警惕
1.不贪小利:犯罪分子惯用“饥饿营销+天降大馅饼”的套路,不轻信、不贪心,才是防止被骗的利器;
2.不轻信话术:遇到“内部渠道”“限量抢购”要警惕;
3.不留侥幸心:发现被骗立即报警,别信“稳赚不赔”的宣传;
4.留证据:参与“限量秒杀”别急着下单,用手机录屏功能完整保存直播画面,通过“录屏+时间戳”形成证据链;
5.点击购物车时务必确认跳转店铺与直播间认证主体一致;
6.优先选择平台担保交易,拒绝微信私下转账,大额支付建议采用分期付款,给自己留足反悔权。
记者 鲁燕 通讯员 韦改 徐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