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已成为不少人工作之余“来一局”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也有人沉迷其中,选择“氪金”“上分”“练号”,在“升级打怪”中体验游戏快感。然而,这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8月2日,郑州惠济区人民法院就审结这样一起诈骗案,三名被告人以“免费代练”为幌子,骗取玩家微信账号和支付密码,进而骗取钱财。最终,三人犯诈骗罪,分别获刑。
2023年2月,“00后”白领小李在浏览网络信息时,看到有人发消息称,可以帮忙“代练”提升账号等级,小李随后添加了对方的微信。
小李称,对方除收取代练费用外,还以登录游戏账号为由,让自己用微信扫描一个二维码登录。扫描成功后,提示需要支付1分钱,小李没有多想,输入密码进行支付并截图发给对方。这时,小李发现自己的微信已在对方电脑上登录,便询问登录的为什么不是游戏账号,对方说是在通过网络远程的方式帮忙操作,打一局游戏之后,微信就自动退掉。直至当晚9点左右,小李收到银行短信提醒,显示账户内少了2万多元。此时对方也已联系不上,小李立即报警。随后,王某、李某等三人被抓获。
王某称,他和同伙李某、赵某通过在游戏代练APP、QQ等平台在网上以“低价代练账号”为诱饵广泛撒网,等联系到有意向的游戏买家后,先取得对方信任。随后以登录游戏账号为由向被害人发送带有木马程序的二维码,进而获取被害人的微信支付密码,并由“上家”通过话费充值等方式将玩家账户内资金转出,得手后立即将被害人的联系方式全部拉黑。截至案发,王某等三人已采取这种手法诈骗获得19.97万元。
法院审理认为,王某等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伙同他人采取电信诈骗形式,共同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三人的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应予惩罚。依法以诈骗罪,判处三人有期徒刑四年三个月至一年两个月不等,并处罚金4万元至1万元不等。
说法:玩游戏谨防个人信息泄露及财产损失
通常情况下,网络的新注册用户协议中会载明:“严禁将游戏账号以出租、借用、代打代练等方式提供他人使用”,且使用外挂、代充、代练等也是游戏公司打击的重点行为,加之网络具有虚拟性,容易在纠纷发生时因无法核实对方身份而在维权时陷入尴尬局面。
在此,法官提醒游戏玩家,要提升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鉴别能力,谨防个人信息泄露及财产损失。首先,遵守游戏协议,正当、适度进行游戏,尽量不选择“氪金”“代练”等服务,对不明链接、二维码等谨慎点击、扫描,不轻信中奖或道具赠送等信息。其次,尽量不私下交易,在网上交易游戏装备或游戏账号时,一定要通过官方或授权的第三方平台进行,对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要擦亮眼睛、格外留意。此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寻求帮助。如不慎被骗,要第一时间报警求助,同时要注意留存骗子的账号、联系方式和转账凭证、聊天记录等关键性证据,以便后续有效维权。
记者 鲁燕 通讯员 鲁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