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发扬红旗渠精神,《旗帜》出版

2022-03-23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日前,一部宣传红旗渠精神的精品力作《旗帜:红旗渠最美奋斗者人物志》(以下简称《旗帜》)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红旗渠的建成从根本上解决了林县人民干旱缺水的现状。《旗帜》一书对红旗渠建设者的情怀、面貌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了多角度的展示。

该书由50多位作者,从2020年4月起至2021年3月止,历时十一个月,深入红旗渠精神的传承地——林州,采写了2个集体、40多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汇集成册。本书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七个方面,既有流血牺牲的平民英雄,也有后勤保障的优秀尖兵,还有传播友谊的典型代表……这些修渠人的典型事迹,多为首次面世,资料十分珍贵。

该书以一个个参与修渠的普通人的视角为立足点,以真实感人的笔触书写了这一段艰苦的岁月,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修渠的不易与艰辛,更体现了普通修渠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可贵品质与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书中讲述的《太行硬汉王磨妞》的故事尤其令人难忘:红旗渠总干渠要经过一个险要的地段叫“老虎嘴”,渠线恰恰要从这里穿过。有民工往下一看惊呼道:“这要掉下去就摔成肉泥啦!”民工营长王磨妞却豪迈地涚:“老虎嘴是死的,咱们人是活的,咱活人还治不了死老虎?”他带领三十多个中青年顺着绳索荡到“老虎嘴”,硬是在崖壁上打出了七个直径两米、深十二米的炮眼,让“老虎嘴”乖乖地为修渠民工腾出了施工通道。

书中还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凝聚力。风门岭隧洞是三干渠第三支渠上最长的一个隧洞,坚石、塌方、积水、硝烟,道道难关,处处险情。5年零5个月时间,魏家庄大队党支部书记魏三然组织施工,倒在了工地上;担任民兵营副营长的魏秀花,继承父亲遗愿继续战斗在第一线。1971年10月的一天,魏秀花乘着卷扬机系着的旧汽油桶下井,因油桶晃荡撞壁倾斜出事掉到了井底,牺牲时还怀着3个月的身孕。类似的故事在书中俯拾皆是。

红旗渠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人间奇迹,对这一精神的传承和解读对于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和指导我国经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旗帜》一书,深入挖掘红旗渠精神的内核,有利于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郑报全媒体记者 秦华


分享到: 编辑:朱琳 统筹:王战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