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非遗:听打硪号子 品黄河文化

2020-05-23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朝晖 中牟时报 崔合林 实习生 高彦辉 通讯员 张喜亮 于媛媛 文/图


5月21日,记者在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非遗中心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冒着炎炎烈日来到了黄河岸边雁鸣湖镇太平庄社区和万滩镇三刘寨村实地了解中牟县的省级非遗项目黄河打硪号子,近距离接触和感受黄河打硪号子的魅力和修堤筑坝的劳动场面。

初夏时节,黄河岸边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河堤下一望无际的麦田随风摇动呈现出层层波浪,饱满的麦穗迎风而笑,仿佛告诉人们今年又是丰收年。记者先后拜访了雁鸣湖镇太平庄社区省级传承人闫西禄老先生、万滩镇三刘寨村市级传承人王张来,了解“硪”的渊源、发展以及它的用途。

据了解,硪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兴起的,已有三百年的发展历史,它主要用于黄河大堤的加固,是一个石制工具。号子是劳动者在筑堤修坝时随心所欲喊出的口曲,是为了给打硪的人鼓舞干劲,凝聚力量、消除疲劳。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十余首号子并流传一百多年。

近年来,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非常重视该项目的挖掘保护工作,加大对项目的宣传力度,自2016年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来利用艺术表演的手法把黄河打硪号子搬上舞台,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传统劳动的魅力。2016年7月该项目参加了在济南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民歌大赛”,黄河打硪号子以其原生态又富有中原特色声腔特点得到了专家评委的认可,一举夺得本次大赛“特别奖”。同时还参加历年来元宵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

为加大传承保护力度,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组织专业人员对20余首号子进行记谱整理、建册归档保护保存,填补了一百多年来黄河打硪号子没有曲谱的历史空白,曲谱整理对今后的传承提供了专业的学习依据。


分享到: 编辑:王洋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