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做客直播间
本报讯(记者 秦华 文/图)当九曲黄河拍打着沿黄九省(自治区)的大地,那些沉淀千年的非遗密码正以新的姿态跃动时代脉搏。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沿黄九省(自治区)联动开展了“黄河岸边话非遗”系列活动第一季,12场跨区域非遗对话在黄河之畔次第展开,39位沿黄九省(自治区)非遗传承人携26个黄河流域优秀非遗项目代表,以黄河文化为精神纽带,编织出黄河儿女共同的文化基因图谱,生动诠释了黄河文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多元一体”深厚内涵。
为深度挖掘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2024年9月29日,“黄河岸边话非遗”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协同机制秘书处、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沿黄九省(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协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作为执行单位举办。
活动实现了非遗资源的跨区域联动,共邀请了来自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西、山东9省(自治区)的39位非遗传承人做客河南非遗直播间,涉及26个黄河流域优秀非遗项目代表,涵盖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等多个非遗类别,以“直播+对话+体验”的创新模式,展现了黄河两岸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多样性。
青海“花儿”与河南“信阳民歌”的南北声腔对话,四川蜀绣与河南汴绣的争相秀艺,甘肃庆阳香包与河南郑州香包的匠心共鸣,宁夏杨氏泥塑与河南浚县泥咕咕的泥土传情,内蒙古巴林左旗皮影戏与罗山、光山皮影戏的光影叙事,陕西“秦腔”与“河南坠子”跨省对唱,河南浚县庙会的热闹年味,山西金银器与河南金银器的淬火鎏金,山东潍坊风筝与河南风筝同台献技,每一场活动、每一次对话、每一场相遇,无不展现出黄河文化“多元一体”的深厚内涵,绘就了一幅纵贯黄河流域的非遗新图景。
活动自启动以来,得到了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及河南省、郑州市30多家主流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公益传播。截至8月26日,12场活动全网直播,观看人数超1280万人次,短视频播放量超1000万人次,实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动能。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