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暖意浓,孝亲敬老正当时。2025年10月是全国第16个“敬老月”,10月29日恰逢全国第13个重阳节。荥阳市民政局紧扣“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主题,组织全市30家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多元化、多层次敬老活动。从幼童孝心实践到专业医养服务,从非遗文化体验到智慧养老探索,一场覆盖城乡、惠及全域的“银龄关怀行动”在荥阳蓬勃展开,累计服务老人逾1.5万人次,生动践行全国敬老月“孝亲敬老、共建友好”倡议精神。

孝心传承,代际互动播撒敬老种子。在滨湖老年公寓,龙门实验学校学生与老人合作制作“五色重阳糕”,孩子们将象征健康的艾草汁揉入面团,85岁的王奶奶手把手教孩子捏出寿桃造型。“以前重阳糕是奶奶做给我吃,今天我学会了做给奶奶!”10岁学生李梓轩骄傲地说。京城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内,博文幼儿园儿童演绎《中华孝道》手势舞,稚嫩的童声唱响经典豫剧选段,为老人佩戴自编茱萸香囊。万山老年公寓“浓浓祖孙情”活动则让老人化身故事导师,讲述荥阳老城变迁史,在代际交流中实现文化传承。这些实践正是响应全国倡议中“以家庭为根,做孝亲敬老的传承者”的生动写照。
健康守护,医养融合筑牢生命防线。聚焦老年健康痛点,祥和瑞乐养老院联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开展“重阳送健康”公益义诊,他们细致为老人们测量血压、血糖,详细询问饮食起居、既往病史和身体不适,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关节疼痛等老年常见疾病,进行专业诊断并提供个性化治疗建议、用药指导及康复方案。同时,医生们还结合老年人身体特点,普及日常保健、合理膳食、慢病管理等健康知识,解答老人们的各类健康疑问。建业社区康恒日间照料中心创新“戏疗+医诊”模式,老人们在戏曲票友伴奏下练习八段锦后,中医团队随即开展脊柱健康筛查,实现“文化舒心”与“医疗强身”双效融合。
乐龄风尚,文化浸润焕发银龄活力。重阳节当天,张村庙村养老服务站组织老人赴索河湿地公园开展“红歌映秋色”活动,十余位老人身着红衣击鼓踏歌,《歌唱祖国》的旋律在芦苇荡中回荡。红星养老院则邀请河南省中艺联盟委员会献上“情暖重阳”专场演出,非遗剪纸、河洛大鼓与时尚T台秀交织,展现“老有所乐”新风貌。此举呼应了全国“敬老月”拓展文化养老内涵的要求。

智慧赋能,服务升级拓展幸福半径。活动期间,市民政局同步推进“数字适老”实践,组织志愿者进养老机构,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体验网上预约挂号、社保查询等功能,教学习能力强的老年人视频剪辑功能。65岁的退休教师张阿姨说:“学会了视频剪辑,我就能给外地孙子直播扭秧歌啦!”她展示着刚制作的短视频笑言,这正是全国倡导“跨越数字鸿沟”的基层实践。
本月活动仅是荥阳构建“老年友好社会”的新起点。荥阳市民政局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未来将深化“智慧养老云平台”建设,推动医养结合服务进社区,推广“低龄助高龄”互助模式,全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成为荥阳民生最温暖的底色。正如百岁老人魏瑞莲说:“这个重阳节,我们收到了健康、欢乐和尊严三重礼物,这才是真正的‘老年友好’!”
记者 陶然 通讯员 崔起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