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长歌 | 1600年槐香悠远,具茨山下轩辕槐“腹”中生荆

2025-10-15 来源:中原网 分享到:

郑州西南,具茨山连绵起伏,满山苍翠中,透着一种古朴而雄浑的气质。

我们要探访的“轩辕槐”就扎根在具茨山脚下。

槐名轩辕,一定是和黄帝的传说有关,这倒也不稀奇,《庄子》和《水经注》都记载了黄帝在具茨山的事迹。相传,具茨山是黄帝问道求贤和练兵之地,其沉稳雄浑的山势,仿佛为中华民族的童年提供了一个宏伟的舞台。

这棵“轩辕槐”会是这一切的见证者吗?

△“轩辕槐”

“槐抱荆”,古树奇观

车子在蜿蜒起伏的路上颠簸前行,初秋时节,山路两旁依然是一片翠绿,火红的柿子已经挂上枝头。路面不宽,偶尔需要避让对面来的三轮车,轮胎碾过碎石,发出细碎的声响,再往前走,车辆经过一条陡坡,山路中出现了一片宽阔的平台,上面晒着刚收获的小米。

车辆转弯,一棵大槐树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它不像路旁那些零散的柿子树那般纤巧秀气,而是以一种近乎霸道的气势占据了大半个天空。古树巨大的树冠并非规则的圆形,而是充满张力地向着四周延展,形成一片宽阔的绿荫。

这就是“轩辕槐”。

△树冠向四周延展

“你看它的树干多粗,还有这里,这个粗树枝看着好像已经断开了,可是上面的树叶还是鲜活的”,新郑市林业局工作人员胡展指着架在旁边院墙的树枝说,“如今,这所院子里已经不住人了,也为大槐树腾出了生长的空间。”

△架在院墙的树枝

绕着树转了一圈,胡展指着树旁的石碑说,“轩辕槐”的故事就刻在这上面。我们走近石碑,看它的后面写着:轩辕黄帝在具茨山练兵时,曾亲手栽植此槐,故得此名。

转身看树,古槐硕大的树干上布满了青苔,仿佛是岁月为它披上的一层神秘外衣。2018年悬挂的古树保护铭牌上写着树龄:1610年。

这和轩辕黄帝的年代相差很远呀。

△空了的树干

村民郭松贵解释了我们的疑惑,“‘轩辕槐’的叫法也不知道多少年了,听长辈说,大约是明朝时,我们村最早的祖辈搬到这里时,槐树就非常大了。”郭松贵是“轩辕槐”所在的大槐树村的村民,“可能是具茨山上有太多和黄帝有关的事物了吧,先辈就觉得这么粗的树,也许是轩辕黄帝所栽的。”

将这棵粗壮的槐树冠以和黄帝相关的名字,也许是大槐树村的先辈们对村庄的一种情感寄托和美好想象。

△枝叶郁郁葱葱

“这棵树的神奇,不仅因为它的传说,更因为它有一处奇特的景象”,胡展一边说,一边带我们来到树干的另一侧。

原来,粗壮的树干已经空了,从里面长出了一棵粗壮的小树,二者相互依偎,融为一体。小树从古槐树干的分叉处探出头来,上面还长着青青的叶子。“槐树的里面长了一棵荆树,这就是‘槐抱荆’,谐音‘怀抱经’”,胡展说。

△树干上布满青苔

槐腹中的荆树,以其生机与活力为古槐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这一奇景吸引着众多探访者,也成为村民心中的骄傲。

“大概是鸟衔了荆树的种子掉落在古树空了的树干里,遇到合适的条件就生长出小树来”,古树保护专家、登封市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科靳红军向我们解释,“荆树属于灌木类,生长速度比较慢,起码一两百年内不会对古槐造成太大伤害。”

这对于两棵树来说,都是幸运的。

在无数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槐树用它那粗壮的身躯为荆树遮风挡雨;而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荆树又以它的生机与活力为古槐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槐抱荆”这一独特的景观,将继续散发着它那独特的魅力。

△像念珠一样的果实

大槐树,向新而生

人们愿意相信槐树与荆树相互扶持,共同抵御风雨,因为在村民们的心中,“轩辕槐”早已不只是一棵树,更是一种集体记忆。

“我们村大部分都姓郭,有一个共同的老祖母”,郭松贵说,“据说,当年祖辈迁徙到这里时,就是因为这棵大槐树而选择在此安家。”

于是,具茨山脚下的大槐树旁,有了第一间茅屋,第一条小径,也有了一座以它为名的村落——大槐树村。

△枝干伸向天空

“以前,大槐树就是村子的中心,尤其是夏天的中午,好像全村人都在树底下”,郭松贵指着晒着小米的平台说,“这里原来是一条深沟,对面的人每天过来,在沟底下踩出了一条条小路”。

郭松贵的家就在沟的对面,今年63岁的他,依然忘不了大槐树下曾经的热闹。

不过,随着大槐树村2016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绝大多数村民已经搬到山下的新居里,村里的土地经过流转,组建了猕桃谷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发展特色种植。

△粗壮的树干

如今,虽然不少村民与游客经常来看望大槐树,不过古树下的空地,已失去了村庄“共享厅堂”的功能。

这也为大槐树的保护提供了有利条件。

“以前我们主要是对古树的树枝进行了支撑,对枯枝进行修剪,还有病虫害的防治等工作”,胡展说,新郑市林业局对于这棵大槐树有一个深度的“保养”计划,“首先是做好树体的杀菌防腐工作,同时,我们打算破除旁边的水泥地,扩大树的围栏范围。为了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我们还打算在土壤中设置出气孔,让古树的根部呼吸更舒畅。”

村庄在变迁,大槐树也在成长。

△茂密的树冠

扎根在具茨山脚下的大槐树,以一种坚韧不拔的姿态,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成为具茨山这片土地上永不磨灭的绿色符号。保护好这棵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轩辕槐”,不仅是守护这份珍贵的自然遗产,也是为了传承与黄帝传说相连的文化记忆和村民们的集体情感。

古树见证了大槐树村祖辈们创业的艰辛,也俯瞰着山下新居里的村民们开启崭新的生活。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轩辕槐”的传说与“槐抱荆”的景观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探访。

当我们爬上陡坡,转个弯,走到这棵大槐树下时,请闭上眼,听一听古树在岁月长河中的低语。


分享到: 编辑:刘潇潇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