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河南全省共补充耕地87万亩

2025-10-12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河南在自然资源领域采取了哪些服务和保障农业强省建设的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10月1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聚焦耕地保护、乡村规划编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等关键环节,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全力服务农业强省建设。

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革 全省共补充耕地87万亩

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10955.52万亩耕地和9837.8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带位置带坐标精准下达到市县,实现了稳定耕地应保尽保、应划尽划。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省市县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从严开展年度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强化结果应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严格考核、终身追责。推进占补平衡制度改革,完善“1+N”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制度体系,搭建省级占补平衡管理平台,以“图形化”管理为手段,对入库补充耕地进行全流程、全链条监管。“十四五”以来,全省共补充耕地87万亩,做到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全省耕地面积连续稳定在1.1亿亩以上,夯实了粮食生产的耕地基础。

安排不少于10%的乡村建设用地用于保障产业发展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在全国率先提出了“3+1”村庄规划编制方式,即“实用性”规划、“通则式”规划、“通则式规划管理规定”和“单元”规划。其中,“单元”村庄规划将急需项目落地实施的局部区域划为一个规划单元,为乡村发展提供“定制化”村庄规划。目前,全省已有2.85万个行政村形成村庄规划成果。创新村庄规划管理方式,针对村庄规划“层级低、体量小、数量多”的特点,实行“联编联批、快编快批”模式,以县或乡镇为单元,统一编制、统一审批村庄规划;根据项目需求,随时补充地块控制图则,实现“土地跟着规划走、规划围着项目转”。针对乡村建设项目“规模小、落地急、不确定性大”的特点,前瞻保障乡村各类用地需求。在编制村庄规划时,明确安排不少于10%的乡村建设用地用于保障产业发展,打造“留白用地”和“机动指标”两大“法宝”,做到“项目即来、土地即用”。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共批准17个项目,涉及21个乡镇,计划总投资86.31亿元,其中14个项目已获批贷款53.16亿元,完成投资4.87亿元,预留乡村产业用地4816亩,原址盘活乡村建设用地1715亩,可净增耕地3.32万亩。

河南设施农业用地共上图入库11万宗

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强化指标保障。在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安排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农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需求;单列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计划,专项用于符合“一户一宅”和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单独组卷报批,实报实销。

同时,河南省强化政策供给。出台《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范围,提出了落实农村产业发展用地配额、拓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路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规范设施农业发展用地等引导措施。有效保障设施农业用地需求。制作更新《河南省规模化养殖项目用地选址指引》,规范设施农业用地上图入库管理。“十四五”以来,全省设施农业用地共上图入库11万宗,面积83万亩。

记者 孙雪苹

分享到: 编辑:李佳露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