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潮涌,向新而行 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5-09-25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秋日的中原大地,金色遍野,天高云阔。

在这片承载华夏文明、涌动时代新潮的热土上,9月22日至24日,以“创新·融合·发展——共筑微短剧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的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举办,将全国微短剧行业的目光汇聚于这座黄河畔的现代都市——郑州。

这场盛会不仅是一次行业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对微短剧未来发展的深度探索与美好蓝图的精心绘制。通过此次大会,河南将持续巩固先发优势,推动微短剧产业成为文旅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为全国微短剧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多元议程,立体体验:一场有深度、有温度、有锐度的行业盛会

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于金秋时节隆重启幕。这场行业盛会,以有深度、有温度、有锐度的整体设计,通过嘉宾考察、开幕式、专题研讨会、点映晚会等多元环节,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内容充实、形式丰富的全方位行业体验。

9月22日下午,与会嘉宾先后走访大志影视基地与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两大基地凭借专业化场景搭建、全链条服务支持及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充分展现了河南微短剧产业的硬实力。在为移动端量身定制的竖屏拍摄现场,嘉宾们驻足良久,深切感受到河南在硬件支撑与产业生态构建上所付出的扎实努力,这也为后续的思想交流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9月23日上午,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内嘉宾云集,思想激荡——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幕式在此盛大举行。来自全国的网络视听平台代表、创作者、投资机构和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见证河南微短剧产业的蓬勃发展,谋划行业未来新蓝图。

在开幕致辞环节,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杨铮、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三秋等领导先后发表讲话,为微短剧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宏观方向。大会现场还公布了一系列重磅举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倡导推动“优秀动画短剧扶持计划”、河南省广播电视局为“大河之南·精品短剧”创作传播工程中的优秀作品颁奖、面向全国发布了“河南省微短剧优秀拍摄取景地”名单,红果短剧正式启动“果燃计划”播出伙伴项目,引来行业广泛关注。

23日下午,系列专题研讨会继续迸发思想的火花。“漫剧破壁者”“破局与融合”“主创者的思考”三场平行研讨会,将会场变成了一个个“精耕细作”的工坊。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聚焦动画微短剧创作、短剧精品化方向、短剧叙事等具体议题,讨论务实而富有建设性,为微短剧的高质量发展汇聚了宝贵智慧。

当晚,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点映晚会暨“文脉千年·剧说郑州”微短剧剧本征集活动颁奖晚会,为大会画上了一个兼具艺术光彩与情感温度的句号。精选作品的展映,让郑州微短剧的创作实力得到直观呈现;颁奖活动评选出8部优秀剧本、15部入围作品,充分彰显了郑州本土的创作活力与潜力。特别安排的豫剧《花木兰》选段表演,以其蕴含的千年风骨与家国情怀,与现代微短剧形成巧妙对话,深刻诠释了“融合”的真谛——创新的生命力,正源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思想交锋,智慧引领:行业专家把脉微短剧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郑州敏锐把握微短剧产业蓬勃兴起的趋势,将其作为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抓手,目前已逐步成为全国微短剧创作的重要高地。未来,郑州将继续打造最优产业生态,用好深厚文化资源,深化开放合作共赢,全力塑造郑州“竖店”品牌。

开幕式上嘉宾们的演讲,实现了跨越代际与领域的思想交融,精彩纷呈。表演艺术家游本昌通过视频分享了微短剧表演的心得;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阐述了平台的责任与价值担当;河南省文联原党组书记王守国生动介绍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蕴;著名演员许文广探讨了微短剧表演的艺术特色;自媒体博主无名从传播角度分享了微短剧的创新表达;作家刘震云则通过视频阐述了文学与短剧融合的新思路。这些精彩发言让创意与见解相互碰撞,为微短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滋养。

在专题研讨环节,思想的交锋更为深入和具体。

针对“漫剧破壁者:动画微短剧内容创新发展洞察”议题,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副司长杨铮在肯定动画微短剧迅猛发展的同时,指出其在内容价值观、平台审核及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需要关注的问题。他鼓励行业朝着“向上提质、向下扎根、向外拓展”的方向发展,激发大众创作力量,并倡议通过AI技术赋能,推动从“为群众创作”转向“群众参与创作”,让群众的真实生活成为创意的源头活水,通过平台构建良性激励生态,实现“人人可创作”的繁荣局面。

在“破局与融合:精品短剧生态的构建与未来围绕”专题研讨会中,围绕“精品化”发展路径,红果短剧精品短剧负责人魏钦涛分享了他的观察:“这些年微短剧用户的快速增长,在让其成为‘国民化’娱乐视听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短剧消费结构的变化。”他表示,2025年作为微短剧行业创作结构剧烈变化的一年,在政策支持引导、用户快速增长、优秀影视机构和创作者纷纷入局等多重因素推动下,从业者开始不断追求精品化与品质感,这正是微短剧走向优质化、精品化的“时代信号”。

在“主创者的思考:短剧创作的趋势与品质升级”研讨会上,各位行业“实战派”畅所欲言。《小港湾》导演杨盛熙认为,科班出身者需“脱下长衫”,直面观众验证创作;《冒姓琅琊》编剧、制片人夜十一提出,“热爱才是最高的门槛”,真正的修行在入门之后;《一品布衣》总制片人余帅提醒,看似无门槛的行业竞争异常激烈,深度把握内容是唯一出路;而《傩戏》主创吉祥凭借对网文的深刻理解,首部作品即成爆款,印证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始终是打动人心的核心。

三场专题研讨,多位专家演讲,让本次大会结出了丰厚的思想硕果,直击微短剧行业的“精品化”议题。不仅梳理了微短剧当前的发展脉络,更勾勒出未来发展的多元路径。在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中,微短剧产业的前景愈发清晰,也更具想象空间。

风起中原,擘画未来:为中国微短剧产业发展贡献“河南力量”

立足郑州,辐射全国,此次大会的意义远超出三天的会期本身。

三天的会期虽短,激荡的回响却长。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战略集结。

近年来,微短剧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据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统计测算,2024年全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已超越网络外卖、网络文学、网约车和网络音频等多个基础数字服务领域;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超过电影票房,业界预测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这一迅猛势头,不仅反映了内容消费模式的深刻变迁,更揭示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巨大潜能。

在这一时代浪潮下,河南积极抢占行业发展“新风口”,微短剧产业发展迅猛,制播量位居全国前三。郑州更是抢抓发展机遇,凭借自身优势率先出圈,与陕西西安、浙江横店并称“全国短剧三大重地”。对于正致力于文旅融合强省建设的河南而言,本次大会是一次产业实力与文化自信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战略性谋划。

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系统性地展示了从创作基地支撑、精品内容生产到多元传播渠道构建的完整产业生态链,极大地强化了“郑州创作”的品牌影响力,为微短剧产业成为河南文化强省建设的有力支柱注入了强劲信心。它向业界清晰地昭示:河南正从一个微短剧产业的积极参与者,稳步迈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

更为深远的是,大会通过高规格的政策引导、深度的行业对话、丰富的成果展示等多维度活动,为微短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它不仅极大地促进了行业内部的交流与合作,更有效地推动了创作理念的更新与升级,为微短剧从追求“量”的扩张转向注重“质”的提升提供了关键性的契机与动力。

风起中原,潮涌黄河。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虽已落幕,但它所激发的创新活力、所凝聚的行业共识、所开辟的“创新·融合·发展”之路,必将如种子般播撒开来,深刻影响全国微短剧产业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河南,正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清晰的产业思维,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中国微短剧产业的发展贡献“河南力量”。

记者 许怡童/文 徐宗福/图


分享到: 编辑:刘潇潇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