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腹地,天地枢纽。这座因铁路而兴的城市,正以“车轮上的速度”重塑产业坐标,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澎湃浪潮中,郑州汽车产业以“链”为纲、以“融”为脉,不仅迈入全国第一方阵,更成为贯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
战略布局 从“单点突破”到“集群跃升”
近日,郑州重磅发布十大攻坚方案,全力推进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聚焦六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六大未来产业,加速构建“总部+基地”“总装+配套”跨区域协作模式。重点推动郑汴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比亚迪郑州基地、上汽河南总部基地等重大项目进度,打造全国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
去年,郑州市汽车产量突破110万辆,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今年上半年,产业继续提速,形成“整车制造—核心部件—智能网联”全链条布局。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1月至5月全市汽车出口额达141.5亿元,电动汽车出口同比激增243.6%,比亚迪5月出口量创历史新高。郑州,正从“铁路拉来的城市”迈向“车轮驱动的新枢纽”。
龙头引领 比亚迪的“河南速度”与“链式生态”
比亚迪为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换挡提速注入强劲动力。目前,郑州比亚迪基地每50秒下线一台整车,每3秒生产一只电池电芯。2023年投产至今,累计产量突破100万辆,贡献产值超1700亿元,占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80%以上。这一“龙头”带动河南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70万辆,跻身全国前十。
项目落地之速令人惊叹:2021年9月比亚迪项目落户航空港区,37天开工、17个月投产,创下行业瞩目的“河南速度”。更关键的是,比亚迪不只带来“一个厂”,更带动“一座城”。以比亚迪为链主,航空港区已集聚上下游企业超100家,形成“原材料—核心部件—整车—智能网联”完整链条,产业链从“串珠成链”迈向“聚链成群”。
航空港区以“硬平台”支撑“软联通”:郑州国际陆港拥有30万㎡仓储、50万㎡场站,可存储100万辆新能源汽车及配件;中欧班列15天直达欧洲,通达40国、140城。配套建设法国埃顿等特色产业园,总建筑面积超200万㎡,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
全球名片 宇通客车的“出海范式”
备受瞩目的第35届非洲国家杯足球赛事将于2025年12月21日在摩洛哥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国内外重大赛事与盛会的“常驻嘉宾”,宇通客车以723台高端定制公交,为本届非洲足球盛事期间的公共交通网络提供核心运力。宇通再次于世界舞台展现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并一举成为“服务本届非洲足球赛事规模最大的客车品牌”,同时创造了“中国品牌在非洲最大单笔客车订单纪录”。
9月12日,宇通客车在新能源厂区内隆重举行了“摩洛哥723台宇通公交首批车辆交付仪式”。
摩洛哥合作伙伴安玺励表示:“宇通,全球领先的客车制造商,这不仅是一段合作,更是一座跨越地域、连接世界的桥梁。”宇通客车高端及海外生产总监邸贝则强调:“这不仅是一次产品的交付,更是宇通全球化战略的一次重要实践,是我们与摩洛哥市场深度合作的一个里程碑。”
深耕非洲二十载,累计销量突破23000辆,位居中国客车出口行业第一名,宇通已然成为中国品牌“走出去”的一张闪亮名片。
2024年,宇通销售46918辆,营业收入372.18亿元,大中型客车国内市场占有率37.8%,全球市场占有率近10%。今年上半年,营收161.2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15.64%。累计出口客车超11万辆,成为从“产品输出”迈向“技术输出”的典范。
集群协同 产业链与统一大市场的“郑州实践”
汽车产业是郑州市确定的战略支撑产业之一。全市拥有宇通客车、东风日产郑州工厂、郑州日产、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海马汽车、少林客车、比亚迪等7家整车企业,已形成了客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三大整车生产格局,涵盖了客车、皮卡、SUV、MPV、轿车、轻卡、中重卡车等系列化的产品体系。
近年来,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的产能不断跑出加速度,一个围绕上汽乘用车的汽车产业链生态也在逐步完善和持续发展。自2017年以来,上汽集团以整车厂、发动机厂为链主,顺利完成了60万辆整车产能、60万辆发动机产能及动力产能建设及投产,并带动全球云计算数据中心、软件中心、零部件集群、供应链物流、移动出行、金融及融资租赁、充电场站、新能源循环产业、动力电池等数十个全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布局郑州。
截至目前,上汽集团在河南的累计投资已超过200亿元,生产整车超过200万辆,实现产值超千亿元。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宏大叙事中,郑州以汽车产业为笔,以产业链为墨,书写出从“地理枢纽”到“产业枢纽”的跃迁篇章。
车轮滚滚,向新而行;中原引擎,全速前进——郑州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全国统一大市场带来的无限机遇。
本报记者 徐刚领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