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场阅读推广活动 把“书香郑州”融入日常生活

2025-04-22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近年来,从“网红”小众书店成为购书拍照打卡地,到各类新型阅读空间带来体验升级,找寻一片安静,捧起一本好书,成为许多市民休闲娱乐的选择。随着“4·23”世界读书日的临近,郑州图书馆正紧锣密鼓地推出近百场阅读推广活动,创新公共阅读服务供给,推动“书香郑州”建设融入日常生活。

借图书,逛市集,场景利用有创新

“市民朋友可以从我们这个展台上直接选一本新书,做完简单的借阅登记流程后,便可以带走阅读了。”为迎接第30个“世界读书日”,郑州图书馆外的“廊里市集”被各种展台活动装点得格外热闹。其中,由郑州图书馆和郑州市新华书店联合举办的“书香零距离——你选书,我买单”系列活动,更是受到广大读者朋友的喜爱。

桌面上,从各类短篇、长篇小说,到实际技能应用教程,近百种崭新塑封的书目被整齐摆放,吸引着来往市民选阅。“今天选借了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和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因为篇幅都不是很长,所以我很有信心读下去。”登记、借阅、制作入库……十几分钟的时间,两本崭新的书籍便送到了李先生手中。

从展现装帧技艺魅力的“书籍装帧主题展”,到重温解放斗争峥嵘岁月的“红色文艺文献展”,百米廊里融合了非遗、科技、咖啡、手作、文创等元素的活动让“舞蹈快闪”登台,进行交响乐演奏,为广大读者拉满节日到来之际的“仪式感”。

设展览,进基层,阅读服务显贴心

除了场馆外的市集,图书馆内安静的学习环境,多样的借阅选择,同样吸引着读者朋友前来学习体验。4月18日上午,郑州市第二十二届绿城读书节暨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在郑州图书馆启动,“黄河文脉·文艺芳华——沿黄九省(区)文艺类期刊文献展”也于同日面向广大读者开展。

在一楼大厅,沿黄九省(区)代表性文艺类期刊齐聚一堂,通过展柜展现期刊原貌,并利用展板以图文形式介绍期刊的创刊发行和发展演变。“阅读不仅可以通过书籍,还能通过这些珍贵手稿,近距离感受文艺创作的原始氛围。”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览以黄河文化为主线,通过百年文艺期刊的视角,展现黄河流域的文化传承与时代变迁,为第30个世界读书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从馆内到馆外,由“服务”到“输送”,在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进基层方面,郑州图书馆正在让“文化点单”成为基层文化服务的一抹亮色。据了解,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郑州图书馆首期打造“少儿图书流动阅读包”“郑图自购精品数字资源包”“特色阅读活动包”,三大服务礼包与30项服务以“菜单式”供给,来满足基层群众阅读需求。

“文化点单·书香速递”优质资源进基层点单活动自推出以来,每月提供一期优质资源清单供各区县市图书馆、分馆、城市书房等地进行“点单预约”。在4月,活动已经走入了登封市童马幼儿园、中牟县图书馆、中原区五一公园等地。

做探索,兴文化,“书香郑州”润人心

举办主题活动、提供阅读服务、推动文化服务走进基层……随着“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成为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市也在深化全民阅读构建高品质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发力,让书香沁润绿城,用阅读照亮生活。

据记者了解,为了让阅读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桥梁,郑州市连续21年举办“绿城读书节”,深挖地域特色,培育“雁鸣金秋”、“诗乡巩义·经典诵读”、“白居易诗歌节”、“致敬先贤家国传承”欧阳修经典诵读活动、“刘禹锡杯”诗词诵读大会、“溱洧悦读”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全民阅读品牌活动,营造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此外,全市上下还不断探索“阅读+文化遗产保护”新模式,积极建设双槐树“河洛古国”、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商都历史文化片区等项目,挖掘深厚历史文化资源,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出版《星空下的历史》《观星台》等丛书,让书籍成为读懂郑州历史、传播中原文化的重要名片。

目前,全市共拥有15个市、县公共图书馆,89座城市书房(郑品书舍)、2068个标准农家书屋、637家职工书屋示范点、191个图书馆乡镇分馆,共同构成了全域覆盖、公益普惠、城乡一体、直达基层的“15分钟阅读圈”,蒙尘的图书在“阅读漂流点”中分享借阅,知识与智慧在数字文化空间传递交流。

记者 李居正 文/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