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我们身边的“贴心人” | 推进引领党建网格化治理 打造高效能治理标杆城市

2025-08-04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网格虽小,治理有道。在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的鲜活实践中,广大网格员是“微网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用一双双“铁脚板”走遍大街小巷,记录每个角落的所需所盼,“网”住居民群众的柴米油盐……


金水区西里路社区:

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

西里路社区网格员和居民谈心

“社区治,街道安。”在郑州核心商圈腹地,一片仅0.19平方公里的“袖珍”版图上,金水区杜岭街道西里路社区,正以“绣花功夫”编织一张以网格为经纬的精细化治理画卷。

“袖珍社区”藏乾坤,承载着7个居民楼院、5家公共单位、55家市场主体的多元需求,而西里路社区就是以5个网格、17个微网格与2个专属网格为“作战部队”,以“绣花功夫”打磨出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的生动样板。

全链条锻造“治理绣花针”

治理效能的关键在人,那么谁来“持针绣花”呢?西里路社区聚焦“选育管”全链条,精心锻造一支结构优、能力强的网格铁军。

精准“选才”广开源。社区突破单一来源,将职能部门骨干、优秀年轻干部、公共单位代表等23人纳入网格员与微网格长队伍,更创新吸纳外卖骑手、商户店主成为治理“合伙人”。多元血液的注入,使网格触角延伸到商圈每个角落。

系统“育才”提能力。每周定期的专业培训,覆盖消防急救、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等实战技能,4名网格长已实现专业“持证上岗”。社区书记郭琳正是2023年从优秀社区干部中考入事业编的鲜活例证。

科学“管才”激活力。社区依托党建引领网格化平台,实时掌握网格员巡查轨迹、事件上报情况,以数字化手段实现精准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评优表彰、工作补贴挂钩,差异化激励机制让网格服务效能持续升温。

多元共治解民忧

“绣花”贵在功夫。面对基层治理的复杂课题,西里路社区以创新机制凝聚共治合力,练就不寻常功夫,让难题在网格内化解。

“凉亭议事会”让矛盾不出格。每月25日固定成为社区“说事日”。今年以来,22个治理顽疾在此破解——从4个老旧楼院的智能门禁、暖气管网焕新,到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托管角的落地,民生关切一一回应。针对房屋漏水、噪声扰民等“小微矛盾”,网格员化身调解先锋;而涉及财产纠纷等复杂事件,社区则联动律师、民警、综合执法等专业力量协同攻坚,31件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于萌芽。

校社联动为治理注入“青”动能。社区携手郑州幼专打造“多Young青春”实践站,吸引500余名大学生深入网格。通过“思政实践进网格、志愿服务进楼院、邻里互助进万家、应急救护进校园、文化传承进心田”五进活动,青春力量成为治理生力军。依托“需求—专业”匹配机制,“睦邻乐童小学堂”“手拉手绘本阅读”等项目惠及辖区儿童,高校智力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社区服务力。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鲁慧 文/图



郑东新区创业路社区微网格长王先朋:

七旬老人社区种下“小红花”

“一想到退休后还能继续在社区发光发热,就感到很幸福,特别有成就感。”对于退休后的“网格生活”,郑东新区商都路办事处创业路社区微网格长王先朋觉得很荣幸,也很自豪。

社区的“好帮手”

今年71岁的王先朋是名退休教师,自从当上微网格长,她就成了小区里的忙人和名人。

“这么大的社区,光靠社区现有十几名工作人员肯定不够,我们这些微网格长就是要当‘好帮手’。”王先朋说,在社区书记的推荐下,商都路党工委任命她为创业路社区微网格党支部书记和总指导员,而她每周都会召开“微网格议事会”,安排文体活动、安全隐患巡查、重点人员走访等工作。他们这支主要由退休人员组成的微网格队伍,凭借对小区情况了如指掌的天然优势,大大提升了社区在组织活动、调解矛盾等工作上的成效。

活动的“发起人”

在王先朋看来,社区要和谐,得让邻里融洽起来,这就需要当好活动“发起人”,活跃社区气氛。

“这两年,我们组建了舞龙队、柔力球队等16支社团,由微网格长担任负责人,以兴趣为纽带将居民凝聚在网格中。”王先朋说,如今,社区活动场地成了社区的“信息交流站”,谁家有事要搭把手,谁有困难需要帮助,都能在这里及时知晓和响应。照顾特殊邻居、张罗端午节包粽子……大家伙儿都抢着参与,效果很好。

邻里的“贴心人”

让王先朋印象很深的是,小区里曾有个男孩沉迷游戏,偷着充值数千元,父母打骂导致孩子情绪崩溃。她火速赶到现场稳住双方情绪,同时上报社区,经过多次协商,游戏平台最终全额退款。随后她又连续几天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指导其父母改进教育方法,成功化解危机。

为了更加精准服务邻里,特别是独居空巢老人、单身大龄青年和有心理疑惑的青少年,她牵头成立“小红花帮帮团”,成员已达到1351人,服务范围也日益精细,分成网格红娘帮帮团、矛盾调解组等,成了社区人人皆知的最强IP。

其中,网格红娘帮帮团已举办公益相亲会25场,吸引超1600人次参与,成功牵线47对。同时,鉴于小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185位,其中不少是独居或空巢老人的现状,“小红花帮帮团”设立了专门的“老人照料组”。该组由11名热心的微网格长组成,对7名独居老人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长期结对帮扶。许多老人生活上遇到难题,会第一时间向身边的微网格长求助。因为离得近、响应快,年龄相仿更易沟通体谅,老人们称:“比家人还贴心。”

本报记者 覃岩峰


新密市高沟村网格员徐红燕:

织密服务网,架起连心桥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徐红燕的身影已经出现在新密市城关镇高沟村的街巷中。她走走停停,目光扫过每一处角落——电线是否垂落?独居老人院门是否开启?作为新密市高沟村的一名网格员,她早已习惯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眼睛捕捉每一户村民的冷暖。

织密信息“基础网”

网格虽小,但是工作千头万绪。徐红燕深知精准信息是治理基石。她一手依托基层数字化工作台,线上细心核对;一手推开村民家门,逐户“拉网”摸排。125户、527人的信息,11个特殊群体的状况,1处隐患点,6家企业组织的动态……最终汇聚成线上线下精准一致的“活地图”。这些数据无声流淌,为村委决策提供坚实支撑,也为精准服务铺就了道路。

“网格员天天在村里转”

在徐红燕看来,网格里无小事,凡事皆需主动发现主动出击。

今年以来,她共排查出道路破损、水管老化等45处隐患,18件现场解决,27件迅速上报。“帮扶日”走访时,得知村民冯某因缺钱就医,她立即发起网格募捐,63户村民一天之内筹集1.11万元。当发现独居老人高某家中电线垂落的危险,她立即打电话招来专业电工更换。“以前找干部要跑村委会,现在网格员天天在村里转,有话随时能说!”村民朴实的话语,成了徐红燕工作价值的最好注脚。

多元力量拧成一股绳

治理之网,从来不是独弦琴。徐红燕积极呼应新密市委、市政府“一村(格)一警”部署,将村“两委”,包村民警、干部紧紧凝聚在网格之中。线上网格群、线下恳谈会织就了信息收集的大网。近年来,高沟村凭借“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一民调队伍”协同发力,成功实现了辖区“零案件、零事故、零上访”的治理目标。

指尖轻点服务提速

面对新时代治理要求,徐红燕主动拥抱数字变革。她灵活运用“连心群”、村视频号,让政策信息飞入寻常百姓家;手把手教会村民使用“郑好拍”“在新密”小程序上报问题。从邻里摩擦到管道漏水,小问题即刻处理,复杂事项平台流转、全程跟进。村民通过“郑好拍”上报断裂线杆,她核实位置后平台派单,短短两日隐患即被清除。曾经“跑断腿”的办事模式,已被“在家等结果”的便捷体验所取代。

徐红燕奔走在网格中的身影,正是一座看得见、摸得着的“连心桥”。当更多像徐红燕一样的网格员深耕“责任田”,郑州的乡村治理之网将会愈发紧密、牢固。

本报记者 郭涛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刘潇潇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