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4日凌晨,抗癌博主“我超爱肉蟹煲(抗ai中)”千千,因低分化胃腺癌晚期抢救无效去世,年仅25岁。
从2024年3月确诊到生命终结,这名00后女孩以乐观态度记录抗癌历程,但是她长期不良饮食习惯——不吃早餐、饮食不规律、嗜辣、节食减肥,也是她患癌症的一个重要原因。进一步引发公众对年轻人健康问题的深刻反思。
胃癌患病率年轻化,不良习惯成“隐形杀手”
有数据显示,我国近80%的胃癌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而千千的案例并非孤例。2025年初,演员曹颖公开自曝罹患胃癌,直言长期高盐高油高脂的饮食和咖啡代替主食的习惯是主因。
此前,一名24岁女性因胃部肿瘤导致早饱、体重骤降被确诊胃癌晚期。
5月27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吴慧丽在提到不良习惯与胃癌的联系时明确表示:“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胃癌患病率年轻化的原因之一,长期高盐、高脂肪饮食,或频繁食用腌制、烟熏食品,会直接损伤胃黏膜,促进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致癌物积累,显著增加胃癌发病率。”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高盐腌制食品以及外卖、三餐不规律、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因素,正加速胃癌向年轻群体蔓延。
三餐不规律,细节中的健康危机
千千生前曾透露,自己因长期不吃早餐、晚餐随意节食,以及无辣不欢的饮食习惯,导致胃部长期处于损伤状态。
吴慧丽分析:“饮食不规律,长期空腹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胆汁浓缩,有形成胆囊结石的风险。一些年轻人早上不吃早饭会有低血糖的风险。”再分析千千的饮食生活习惯,过量食用辛辣食物会反复刺激胃黏膜,破坏其保护屏障,增加胃炎或胃溃疡的风险;而极端节食或暴饮暴食则可能扰乱胃肠功能,导致消化不良、胃动力异常等问题。
临床观察表明,近65%的胃癌患者在发病前已有4年以上的胃病史,但多数人并未重视早期预警信号——如无规律的胃痛、频繁反酸、食欲减退、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症状。这些信号往往被误认为普通胃炎或消化不良,从而延误了最佳干预时机。例如2025年4月,一名37岁女性因长期腹胀、便秘被确诊胃癌晚期,其父母均为癌症患者。她曾以为“腹痛是闹肚子”,直到肿瘤溃烂导致黑便才就医,此时癌细胞已转移至淋巴。
在快节奏生活下,守护健康防线很重要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良饮食习惯正悄然侵蚀着我们的健康防线。千千的离世为当代年轻人敲响警钟——长期熬夜加班打乱生物钟、频繁依赖外卖速食导致营养失衡、重油重盐的饮食偏好损伤消化系统,这些行为正在加速胃癌年轻化的趋势。
面对这样的健康危机,吴慧丽建议:需要从源头做起,建立规律的三餐作息,用新鲜食材替代高油高盐的外卖套餐,通过合理搭配蔬果肉类实现营养均衡,保持好的心态,适当健身运动,同时将定期体检纳入健康管理计划。
真正的健康守护不是临时抱佛脚的补救,而是从每一口饭菜的选择开始,用科学饮食为身体筑起坚固防线,让健康成为伴随终身的生活方式。
记者 黄栖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