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列车上幸亏有您紧急援手,帮助孩子脱困,温暖了我们这些萍水相逢的陌生人……”5月11日,河南省肿瘤医院头颈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医师李鹏收到了一封来自山东的“礼物”,快递里有着一面锦旗、一封家长的感谢信和一封孩子手写的感谢信。
当时光转回5月3日,劳动节假期,李鹏和家人一起搭乘G5568次列车回老家山东聊城。
旅途中,一名10岁的小乘客周牧野在吃零食时,不慎被腌制小鱼块中的鱼刺卡住喉咙。出现意外后,孩子曾尝试咳嗽或自行掏取,但都没能成功。孩子的母亲焦急万分,建议让孩子尝试抠喉咙催吐、吞咽奶酪等方法“镇压”鱼刺。但是小朋友因为知道用食物吞咽解决问题的方式不科学,就坚决拒绝了妈妈的建议。
看着孩子痛苦的神情,家长立即找到列车长寻求帮助。正在此时,身在另一车厢的李鹏闻讯赶来。借助列车上配备的医疗箱,李鹏借助压舌板、手电筒和一次性弯头镊子,精准操作,从孩子的喉咙里成功取出一根约3厘米长的弯曲鱼刺。
接到感谢信后,面对前来采访的媒体,李鹏医生却一再说:“嗓子卡到鱼刺,切忌用吞东西、喝醋、催吐等错误方法,避免加重伤害。”
“几天前,一名青年因鱼刺卡喉致死的新闻长时间挂在微博热搜。人们常常会觉得只是意外,但在实际生活中,误吞鱼刺导致大出血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李鹏表示,鱼刺卡喉后千万不要尝试喝醋、吞饭等土方法,否则可能导致鱼刺越扎越深,甚至刺破大动脉出血,产生更大的危险。
李鹏建议,生活中如果遇到鱼刺扎入嗓子,要采用科学的处理方式:如果鱼刺比较小,可以先试着用力咳嗽,一般比较细小的鱼刺会跟着气流脱落下来。如果鱼刺卡在人肉眼可见的位置,可以请身边手稳的人用筷子或者镊子夹出来。但是,如果鱼刺很大很硬,而且感觉到颈部、胸部的刺痛感比较强烈,建议立即去医院。原本“一根鱼刺”到医院可以迅速搞定,自己硬扛反而会误了大事。
记者 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