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河南省委书记刘宁寄语郑州,要融合好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展现新担当、创造新辉煌,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大山大河大平原”为风貌特征的郑州,拥有“文武双全”“文韬武略”的特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指出,郑州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主根主脉所在地,是我国八大古都和九大中心城市之一,必须担负起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造现代文化,立足“文武双全”城市特征,擦亮“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的城市品牌。
本报联合郑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策划推出的【风物郑州】——“见山见水见城郭”系列报道,将陪伴读者,持续全方位、多角度探寻郑州的独特自然与人文之美。
有些山,仅闻其名就令人心向往之。譬如,长寿山。
嵩山支脉青龙山北延至巩义市竹林镇,叫做长寿山,仿若宋词降落人间,既有山峰拔地起、云雾绕山腰的雄浑厚重,也有竹林掩幽径、风静闻鸟鸣的清丽婉约。
它一日之间风光各异,一年之中四时分明,是造化赠予的人间秘境,是大自然不经意的鬼斧神工。这片土地上,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蔚然而深秀,清流急湍曲水迢迢悠然而明丽,水光山色和人文景观填进宋词里,便成了一曲长短参差的《声声慢》。
百般景物堪图画
大自然是眷顾这个地方的。310国道过巩义市竹林镇,沿南侧环山公路蜿蜒而上,便走进了一幅错落有致的山水田园画卷。
长寿山原名叫“三树岭”,因山上生长着3棵千年古橿树而得名。造化在这里挥毫泼墨,当墨点落在了大地上,便有了这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行——五连池、龙龟广场、三星宫、红叶长廊、梅花谷、樱花谷、海棠谷、一线天、牛郎山、石景公园……8.7平方公里的长寿山景区,洒落下80多个景点,50公里的观光车道串联起这些自然的遗珠,100多公里的步行道描绘出“人在画中游,画在景中走”的绝美意境。
这里一日之间风景各不相同,日出,太阳从东方升起,金色倾洒在山头,云霞在山间缭绕;日中,碧空如洗,远山、村落、山路上的行人,一切尽收眼底;日暮,山渐渐化为墨影,风掠过山头,发出天籁之声。
这里四时风光各具千秋,春日登临,只见青山叠翠桃李争艳;夏日徐步,只觉山深林幽和风送爽;秋来登高,眼前漫山霜红色染群山;待到冬雪落下,便是山舞银蛇银装素裹。
漫步其间,就像闯进了宋词300首,“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诗词画卷徐徐铺展。
满川红叶映人家
杨朔在《香山红叶》中写道:“也有人觉得没看见一片好红叶,未免美中不足。我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藏到我心里去。这不是一般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深秋,越红得可爱。不用说,我指的是那位老向导。”读到结尾处,已经分不清他是在写景还是在写人,独留下“香山红叶”4个字让人念念不忘。
长寿山红叶丝毫不逊色于“香山红叶”,到了暮秋时分,大自然妙手丹青,以红叶为笔、山川为纸,绘就一幅“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长卷。
登上神牛岭观景平台,13个山头漫山红遍蔚为壮观,每一片红叶都是大自然最绚烂的情诗,每一缕阳光透过红叶的缝隙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等待着来客的脚步轻轻踏响秋的旋律。
经过20多年的封山育林和精心管护,长寿山红叶以“面积大,观赏时间长”荣登全国十大红叶观赏地。
这里不只有红叶,还有落雪成诗的梅林。
两公里长的山谷梅林和梅花廊道,3万余株梅花树俏立山谷,宫粉梅、垂枝梅、绿梅、红梅、黄梅等30多个品种的梅花暗香浮动。
如果在冬雪纷飞的时节,和故友知交暂居长寿山,寒夜客来,竹炉汤沸,当你推窗望月,便可知诗人为何写下“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击中内心的诗句;当你踏雪寻梅,宋代诗人卢梅坡的“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便走进了你的内心。
草树云山如锦绣
山顶上,3棵千年古橿树鼎足而立,凝望着人世间沧海桑田。
大自然的丹青妙笔在这里雕琢出“长寿”奇观,见首不见尾的“神龙”横卧在苍山之上,与日月同辉的“寿龟”闲看云卷云舒,常年四季从未干涸过的“长生泉”,还有护佑平安的三星宫、四季常青的松柏园、仙气飘飘的鹤沟桥……像打翻了玉盘,珍珠散落在群峰沟壑间。
踏入长寿山,时间似乎也慢了下来,9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超高的负氧离子含量,使长寿山成为可以放肆呼吸的天然氧吧,既是祈福求寿、健康养生的最佳去处,也是放空自我、积蓄能量的“世外桃源”。
在这个“桃花源”,还可以清晰感受时代的脉动。
山脚下的风情古镇,集民俗演艺、手工作坊、特色小吃、非遗展示、民宿客栈、酒吧慢生活、茶吧、VR体验为一体,现代和传统在这里交相辉映,14条特色古街、数百种特色小吃,一个古镇就可以实现“舌尖上的旅游”。
在景区欢乐谷内,水上漂流、高空秋千、丛林穿越、步步惊心桥、玻璃天桥、高空玻璃漂流、空中飞船、悬崖过山车、悬崖滑梯、七彩滑道等娱乐项目持续上新,电音节、红叶节、文化艺术节等文旅活动异彩纷呈,探索着文旅融合的新方向。
长寿山景区带来近千人的就业创业,激活了当地群众的致富密码;良好的生态和营商环境,吸引大批客商投资兴业。温泉酒店、峡谷漂流、长寿山庄、慈云山居等文旅项目相继落地,成为产业富民的示范基地和乡村振兴的样板,用实际发展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郑州西47公里,洛阳东60公里,巩义市竹林镇,这里是长寿山。
本报记者 王战龙 谢庆/文 徐宗福/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