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体重管理”成为全民热议的高频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布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号召全民通过科学方法改善生活方式,抵御超重肥胖带来的健康威胁。
究竟何为“体重管理”?减重门诊适合哪些人就诊?怎样减重才科学……连日来,记者走访省会多家医疗机构,请医疗专家为科学减重解疑答惑。
体重管理需要多学科协作
3月12日一早,河南省人民医院减重门诊已是人头攒动。“你的BMI指数已经超过30,属于肥胖范畴了,至少要减重30斤,体重才能回归到健康范畴。”诊室内,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王丽敏正在为患者拟定诊疗减重方案,“第一阶段先按照这个来,两周后来复查再来调整。你放心,按照科学的方式减重,只要你全力配合,3个月就能达标。”
“自从国家宣布实施‘体重管理年’行动消息公布后,门诊上前来咨询体重管理的人数较之前翻了两倍。”王丽敏表示,医院自2016年开设了减重门诊,旨在更加科学、健康的帮助患者减重。减重门诊其实是综合了医院多学科团队合作,如中医科、内分泌科、肠胃外科等,减重门诊治疗包括营养、运动、药物、减重手术等多种方式。”
除了西医诊疗之外,中医也在减重领域发挥着独特得优势。
“你是肥胖导致内分泌失调,考虑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通过减重调泌针及中药调理来进行治疗。”3月15日,在郑州人民医院门诊,中医科负责人李芝明正在与患者张女士沟通减重方案。“未来两个月,你需要每周医院治疗2次~3次,每次治疗大约1个小时,同时,你得全程配合医生确定的体重管理方案,按要求平衡饮食、适度运动来实现健康减重。
“中医认为,春季属木,与肝相应,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此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正是减脂的最佳时机。中医减重注重辨证施治,从调理体质根源出发,解决肥胖问题。”李芝明表示,中医专业肥胖内分泌减重代谢团队医生会依据每位患者的体质特点、肥胖成因,量身定制个性化中医减重方案。这些方案涵盖中药调理,根据个人体质开具中药方,调节身体代谢;运用减重调泌针、穴位埋线、腹部推拿、拔罐、火龙罐、健脾化湿温阳减脂罐、葫芦灸、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刺激特定穴位,促进脂肪分解。此外,中医医师还将指导患者合理膳食控制热量摄入,再搭配适当运动等调整生活方式,多维度助力健康减重,确保安全、有效且不易反弹。
省会多家医院已开设减重门诊
“体重管理不仅仅是减肥那么简单,很多都是跟慢病管理有关。”据河南省疾控慢病所干预室杨淑显介绍,具体到河南,我省各年龄段居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重和肥胖问题,尤其是成人超重肥胖率58.5%,超重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
为了帮助居民科学减重,记者了解到,河南已有多家医院开设减重相关门诊。
例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3年开设了肥胖门诊,同年,门诊患者明显增多,目前,门诊年接诊量在3000例患者左右;郑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成立减重代谢专科病区,自病区成立以来,为来自全国各地3400位“胖友”进行了代谢减重手术;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10年完成河南省第一例减重代谢病手术,术后患者成功减重近70斤,至今14年间,监测血糖、血压、尿酸等指标长期平稳……
与此同时,为有效遏制超重和肥胖流行,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我省出台《河南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建立完善有利于促进居民预防控制超重、肥胖和体重管理的政策环境支持体系。
《方案》明确:我省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建立完善有利于促进居民预防控制超重、肥胖和体重管理的政策环境支持体系,提升居民体重管理意识和相关技能,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改善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按照计划,到2026年,我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提供体重管理及肥胖症诊疗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每年开展体重管理等主题科普宣传的县(市、区)覆盖率达100%。
科学减重需要循序渐进
“事实上,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王丽敏说,人体一旦胖起来,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便会迅速缠上患者。紧接着,甲状腺激素紊乱、痛风、骨性关节疾病、睡眠呼吸暂停、胆囊疾病,甚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五六十种潜在健康威胁,也会接踵而至,严重损害日常生活质量与健康根基。
到底多重需要减肥呢?杨淑显说,很多时候“觉得自己胖”不等于真的胖,关键看体重指数(BMI),这一指标是通过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计算得来。BMI正常范围在18.5至24之间,超过24为超重,超过28就是肥胖。
在如何科学减重这一关键问题上,大众认知常常存在误区。王丽敏表示:“大多数人觉得,既然吃胖了,那就靠饿来解决,这是极其不科学的做法,我们业内称之为极端减肥。” 这种极端方式不仅无法达到理想的减重效果,反而会导致正常肌肉大量流失,进而引发身体诸多不适,严重损害身体健康。
究竟怎样减肥才科学?专家表示,减重是一个循序渐进、长久保持的过程,要保持信心,不要急于求成。事实上,体重管理并非简单的“减肥”,而是由专业医师或营养师根据个体特征(如体脂率、代谢水平、健康状况),制定的涵盖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及心理干预的个性化方案,并长期监测与调整的综合性健康管理方式。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调节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改善代谢功能,预防超重肥胖及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等)。
“国家喊我们体重管理,不是为了追求以瘦为美,而是为了提高大家的健康水平,减少因为体重异常引发患慢性病风险。” ”杨淑显说,科学减重需要首先明确一点,体重管理不等于节食!科学合理的减重速度是每月减2~4公斤;平时要做到重视早餐,不漏餐,建议在下午5~7点吃晚餐,之后除了喝水就不要再吃东西了。进餐的顺序先蔬菜,再肉类,最后主食,有助于减少高能量食物的进食量。除此之外,每周通过运动消耗能量2000kcal以上,不熬夜,保证每天7小时睡眠时间。
记者 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