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0月15日电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
10月13日至15日,来自国内外的1500余支参赛队伍齐聚河南郑州,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舞台上同台竞技、各展所长。
从校赛、省赛,到区域赛、总决赛,大赛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共吸引来自国内外161个国家和地区的5673所学校、2443万人次参赛。他们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中外青年的友谊。
展风采,智慧的灵感不断迸发——
“3年前我从家乡河南来到甘肃,对夯土长城产生浓厚兴趣。”兰州理工大学博士生文祥宇说,“通过科技力量对它们加以修复保护,是我的努力方向。”
今年大赛,他所在的遗拓华夏团队在敦煌研究院前辈和兰州理工大学老师指引下,凝练出“丝绸之路土遗址科学保护的中国方案”项目。项目针对土遗址存在的风化、失稳等问题,研发出桩浆联合修复、小扰动—强兼容锚固、数智化锚固灌浆材料三大核心技术。如今,这些技术不仅成功应用于西北干旱区土遗址保护工作中,而且即将走出国门,应用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土遗址保护工作。
赛场上,青春智慧在涌动:南开大学“开启无甲胺钙钛矿性能革命”项目专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发,山西医科大学“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开启头颈癌精准诊疗新时代”项目面向头颈癌精准诊疗,江苏大学“全神灌注”项目致力于解决卷盘式喷灌机效能低下问题……每一个项目的背后,都闪耀着青春的光芒,折射出青春的创造。
是展示风采的舞台,也是成果转化的平台。
总决赛期间,大赛举办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发布大赛系列专项投资基金,规模超47亿元。坚持产业出题、高校揭榜、学生答题,大赛共吸引3104个企业申报命题6976个,参与企业和入选命题数比去年分别增长34%和27%。
在大赛带动下,越来越多青年瞄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兼具青春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参赛项目不断涌现。
聚焦为视障群体提供普惠级无障碍智能辅具的参赛项目来自浙江大学,负责人陈奕好说,希望帮助视障人士更好融入社会;郑州大学“御洪——水利安全卫士”项目,以江河堤防发生溃坝决堤难以提前监测封堵为背景展开,负责人石九龙说,要用科技力量抵御洪水、用智慧守护江河安澜。
促交流,友谊的桥梁更加坚固——
两个多月前,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非洲区域赛决赛在肯尼亚内罗毕落幕。这是大赛首次举办非洲区域赛。
不只在非洲。今年,大赛首次实现全球多点布局,在欧洲、非洲等地举办七大区域赛,赛事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国外共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万个项目、5.7万人次参赛,参赛项目和人数比去年分别增长43%和45%。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