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由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河南省摄影家协会、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指导,郑州美术馆主办的“李英杰作品《黄河纪》:一个民族的精神肖像”在郑州美术馆开幕。
出席开幕式的特邀嘉宾:著名摄影家,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名誉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六届、第七届副主席朱宪民;著名评论家、高级编辑、策展人李楠;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林路;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著名评论家唐东平;《中国摄影家》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编审,硕士生导师阳丽君;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摄影家杂志副主编,高级编辑李德林;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徐晓红。
省市领导嘉宾:河南省发改委原主任林景顺;河南省委组织部原正厅级巡视员宁建华;河南省林业厅原厅长陈传进;河南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原正厅级副主任刘林;河南省委老干部局原副局长、正厅级巡视员李喜才;河南省文旅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康洁;河南省发改委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支安宇;河南省供销社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闫长法;河南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张占标;河南省政府原参事郑泰森;摄影家、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原主席于德水;摄影家、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主席姜健;河南省文联兼职副主席、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河宁;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魏亚飞;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赵慎珠;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党支部书记杨雨南;摄影家,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法人、副主席王颂;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宁凤丽;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李绍英;中原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岩岩。
著名摄影家和评论家:李刚、陈晓奇、高辉、申云峰、王智。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郭萍,吴伟,陈晓东。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杨智军,王天祥。著名摄影师和理论学者:刘天智,关照耀,邢中国,李光明,赵丙元,梁光德,任建平,赵耀东,耿亚伟,牛新胜,吴森,袁晓珂,武卫峰,崔灵洛,荣感,郭增强,侯振兴,王世谦,王富杰,王高隆,张涛,张春,晋远,李鹏。
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书记、馆长,郑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罗鸣,郑州美术馆副馆长毛波参加开幕,郑州美术馆副馆长朱璇主持开幕仪式。
郑州美术馆副馆长朱璇主持开幕仪式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文旅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康洁致辞,李英杰观察黄河、感受黄河,通过《黄河纪》表达黄河,三次徒步黄河全程,以田野调查与摄影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我们期待此次展览能够进一步激发公众对黄河文化的热爱,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河南省文旅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康洁致辞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魏亚飞表示,十五年来,李英杰以镜头为笔,以情感为墨,以黄河为纸,以信念为砚,先后三次走完全程,累计行程超过16000公里,他用脚步实践思想中的执念,用不屈的精神演绎心中的意想,最终他以一幅幅生动、真实、感人的照片,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黄河的物象和图景,以极其精微的手法和蔚为大观的构象,为观者展现一场浩浩荡荡的中华民族精神风貌和地理时间的跃迁场景。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魏亚飞致辞
摄影家、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主席姜健指出,在全球多元化的今天,李英杰的摄影作品,无疑是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他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更加坚信:只有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才能创作出具有传世价值的艺术作品。
摄影家、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主席姜健致辞
著名评论家、高级编辑、策展人李楠发言,李英杰丰富立体的视觉表达和真切洞察的人文观照构成了《黄河纪》的经纬交织,《黄河纪》是实践于具体的生民厚土,以田野调查与摄影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书写了一部当代民族影像志,刻画了一个民族最为质朴和典型的精神肖像。那是中国和中国人的底色,是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的基因密码。
著名评论家、高级编辑、策展人李楠致辞
摄影家、《黄河纪》作者李英杰发表讲话,传达出创作《黄河纪》这部作品力争表现中国人的底色,呈现一个民族的精神肖像,呈现“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探索东方视觉观的表达。并对帮助过自己的领导、老师及拍摄对象表示感谢,同时,向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河南省摄影家协会、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郑州美术馆致以谢意。
摄影家、《黄河纪》作者李英杰致辞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宁凤丽宣布展览开幕。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宁凤丽宣布展览开幕
出席嘉宾合影后至展厅进行参观交流。学术研讨会在郑州美术馆二楼多功能厅举行。由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副馆长朱璇担任会议主持,著名评论家、高级编辑、策展人李楠担任学术主持。与会嘉宾就“黄河纪:一个民族的精神肖像——李英杰摄影作品展”的作品中“多元一体”的东方视觉观创作手法、风格特点、文化意义,作品对黄河文化的吸取与表现,摄影创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内容选择与呈现方式等议题做了讨论和发言。一致认为,李英杰的“黄河纪:一个民族的精神肖像——李英杰摄影作品展”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和传承,也是当代黄河文化主题艺术创作与呈现的典型范例,为中国的黄河主题摄影创作做出了探索。
导览与观展环节
艺术家简介
李英杰,河南人,1963年出生,硕士,摄影家,中国摄影金像奖摄影创作奖获得者,生活工作于河洛地区,长期致力于中国源头文化的摄影表达,先后出版8部摄影专集(均为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主编三部摄影专集,《太极》获中国最美的书,《太极Ⅱ》《太极Ⅲ》分别获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优秀奖,作品曾在法国等6个国家展出,在中国美术馆、民族文化宫、河南博物院、郑州美术馆等展出并被收藏。
作品简介
黄河是泱泱中华的民族之根,历史之脉,文化之魂。李英杰,这位生长在黄河岸边的摄影家,15年间3次走完5464公里的黄河全程,完成了这部恢宏壮观的《黄河纪》。《黄河纪》共分六个部分:黄河道、黄河景、黄河人、黄河情、黄河工、黄河象。作品实践于具体的生民厚土,以田野调查与摄影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多元一体”东方视觉观的表达探索。《黄河纪》书写了一部当代民族影像志,那是中国和中国人的底色,也构建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肖像。
01《黄河道》
《黄河道》。以黄河最富代表性的“九曲”河道展现这幅精神肖像最为典型的面貌特征,以大河之百转千回喻示民族精神之百折不挠。空间的波澜壮阔与时间的变迁流转孕育出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灵世界——大河之雄奇与大河之母性表里相照,景观与人性融为一体,为整部“黄河交响”开启了序曲:一种特别的表达语境——而艺术的意义正取决于语境。
伊洛河汇入黄河处,清水为伊洛河,黄水为黄河。
拍摄地:河南郑州市 2012.07
02《黄河景》
《黄河景》。承前之语境,视角向地平线缓缓推进的同时,主题意味也在层层递进:人的活动痕迹逐渐成为画面主体。这是黄河人作为主角正式出场前的索引:无论农耕、游牧、祭祀、祈祷……还是造桥、筑碑、收割、安葬……人,生于黄土,亦归于黄土。而这生命的轮回与风景的变化紧密相嵌:沙漠、绿洲、戈壁、湿地、孤岛、悬河、麦田、长滩……人,改造自然,亦依存自然。处处景语皆情语——文明的肌理就是自然长卷上人类的点染勾描、抹皴挥洒、绘事后素。
这是一幅从未定稿的千里江山图,那个孤独的稻草人就是摄影家暗置的隐喻:它是人的假象,一个虚构的守护者,但足以使飞鸟惊散;可是它分明又张开双臂,向大地倾斜,似乎要拥抱一切不期而至的深情。这样的矛盾与和谐,不正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一直深潜汹涌的激流吗?
黄河中的小岛
拍摄地:河南郑州市 2022.03
03《黄河人》
《黄河人》。事实上,一切表达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无论哪一种艺术,都是通过人的体验被创造、通过主体的愉悦而获得价值。艺术与艺术作品中当然有“物”,但其背后,永远是人在审美、人在体验。一切艺术的标准也只能是人性的标准,离开人来谈艺术,必然会落入空谈。因此,艺术的终极使命是唤醒和升华人类的本能与天性,是用视觉的语言启迪受众,因而它最终的目的是诉诸人、诉诸人性。
李英杰显然深谙于此。浓墨重彩的“黄河人”,以对于人在生产生活的动态观察和高度提炼的静态环境肖像并置。前者折射着社会学、经济学的运行机制,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多种样态并存的现实表征;后者则隐含着人类学、文化学的范式方法,是中华民族“万姓同根,万宗同源”的谱系心理的直接反映和生动写照。在这些普普通通的“黄河人”身上,个性鲜明与共性传承通过表情、姿态、服饰、背景融合在精准控制的画面之中,在充沛的艺术感染力中完成了民族样本的价值体现。
汉族农民
拍摄地:河南新乡市 2023.10
04《黄河情》
《黄河情》,有人便有情。无论风俗人情、世故人情,“黄河情”内蕴的其实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礼乐文明。礼乐文明从龙山时代发端,到夏商周奠定基础,礼制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制礼作乐、敬天保民;天命与德治、与民意形成了辩证统一。值得一提的是,黄河流域的先民祭祀主要是为了在不确定的自然环境中预测凶吉、趋时避害,因此黄河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不同,相较“人神关系”,更看重“人际关系”,先天具备世俗化特点。
因此,李英杰不是浮于表面地拍摄热闹的节庆民俗,而是在社火、祭拜、舞龙、斗羊、垂钓、冬泳、观影等活动中体现中国人特有的丰富而微妙的相处与自处方式。
非遗项目,祭黄河。
拍摄地:河南濮阳市 2024.03
05《黄河工》
《黄河工》。这些欲与天公试比高并在建筑上巧夺天工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显示着人类征服自然的雄心,也显示着这雄心的结果。黄河历史上数次泛滥、干旱、改道,治水成为历代中央政府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既关乎民生,亦关乎政局。李英杰拍摄这些宏伟浩大的工程景观,寄寓的是人类对于自身的理解:征服固然是一种力量,但共生才是真正的智慧。
黄河桩坝
黄河控导工程实验坝,一般桩体80公分,间距30公分,起到调节水势的作用。
拍摄地:河南新乡市 2013.12
06《黄河象》
《黄河象》。这一终章以李英杰擅长的抽象笔法描绘出龙归大海,化为水天一色的壮美意象,如交响乐之尾声,绕梁不绝、回响千古,言有尽而意无穷,象有形而思无涯。
拍摄地:青海果洛州 20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