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2名调解员值班,群众家门口可享受“点单”服务;全市启动“一村一法官”,以最低成本实现群众“事心双解”……今年以来,荥阳市法院开启“多元治纠纷、源头止纠纷、诉前解纠纷、诉内化纠纷”的诉源治理新模式,据统计,今年1~10月,6个派出法庭审结各类诉讼案件6447件,结案率91.57%,同比增长7.71%,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3097件,调撤率48.04%。
多元联动,家门口“点单”服务,提高调解质量和效率
荥阳市法院现有6个派出法庭,分别是乔楼法庭、城关法庭、广武法庭、高村法庭、崔庙法庭、汜水法庭。
今年8月,王村镇政府成立王村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荥阳市法院为方便群众诉讼,节省群众来回奔波路程,降低诉讼成本,主动与王村镇政府联系对接,将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法院调解平台等信息化便民措施,和诉前调解等多元解纷机制一起深度融入其中。9月初,法院在王村镇矛盾多元调解中心设立王村巡回法庭,明确由汜水法庭负责管辖,配备全套办公设施,指定一名调解员专职负责接受法院委托指派的民事案件调处工作。同时王村镇将全镇人民调解员纳入镇矛盾调解中心,统一管理使用,每天安排2名调解员在中心值班,接待群众投诉,调解群众纠纷。将口碑好、能力强的优秀调解员按照擅长调解纠纷的类型制作版面进行公布,方便群众根据纠纷类型“点单”,提高调解质量和效率。
截至目前,王村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共受理调解各类纠纷155件,其中债权债务纠纷54件、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8件、婚姻家庭纠纷26件、邻里纠纷15件、养老待遇纠纷5件、派出所出警转办纠纷15件、法院委派案件28件,接待来访群众350余人次,调解率100%,调成率85%以上。
“一村一法官”,以最低成本实现群众“事心双解”
离群众近一些,解纠纷就快一步。今年以来,荥阳市法院聚焦解决群众不懂法、诉讼难等烦心事、揪心事,启动“一村一法官”工作站建设,在全市乡镇、村组张贴“一村一法官便民联系卡”,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提供纠纷调解、法律咨询以及普法宣传等多元化的司法服务。
“老李,老王把欠你的钱还给你了没有?”“大娘,你说的那个治疗腿疼的药我给你买到了!”……这是荥阳市法院“包村法官”工作的缩影。法官走村入户,走到群众中去,“零距离”解答群众疑惑,在处理婚姻家庭案件时做到以情感人,处理民间借贷纠纷坚持以理服人,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倡导换位思考,以案释法,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了群众“事心双解”,加快推进了基层矛盾的排查化解。
此外,荥阳市法院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开展“法律七进”活动,结合相关典型案例,组织调解员开展法律知识业务培训,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官网、微博,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用得惯的形式,将复杂的法律知识以“以案说法”“看图说法”“互动问答”等方式进行广泛的普法宣传,引导群众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使纠纷化解关口前移,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让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鲁燕 通讯员 徐文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