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书面表达,对语言输出和语篇组织能力要求更高

2022-06-14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书面表达是中考英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题型,这是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书面交流能力的题型,能较全面反映考生所掌握的语法知识、词汇知识、遣词造句和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在郑州树人中学英语教师的李庆华看来,“这种题型符合英语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精神:即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李老师认为,近年来,中考英语书面表文体由单一记叙文转向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并举,对语言输出和语篇组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他提醒中考生:最后冲刺时,要着重注意对这几种题型的备考。他结合往年中考英语特点,就2022年河南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给出了命题点及备考策略。

命题由单一记叙文

转向议论、说明和应用并举

说起近年来包括括河南中考的书面表达考题的变化,以及备考策划等,这些年来,曾主导编写或任主编《河南中考试题解读·英语》、《名师优学指导·英语同步教材讲解》(7、8、9年级)、《河南中招考前模拟信息卷·英语》、《河南省中考英语好卷精编》、《高考总复习考前精准训练·英语》、《高考总复习课时作业本·英语》等的李庆华告诉记者:“不仅题材广泛,文章所涉及的文体也从过去单一的记叙文转向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并举的状态。不同文体的文章要求的写作手法也各不相同。”

因为工作需要,李庆华对题型做了大题研究对比。他的结论是:以河南中考书面表达为例,近几年均为第一人称形式的写作;除2019年为话题作文外,其他年份均为命题或半命题作文;2016和2017年的书面表达体裁为记叙文,2014-2015、2018、2019-2021年的书面表达可根据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写成说明文或议论文。

从分析河南近几年中考真题可以看到,书面表达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情境材料、文字提示、内容要点和要求,写一篇10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根据河南省普通招生英语考试题型调整方案,从2020年开始词数由原来的规定词数80词左右增加到100词左右),李老师认为,书面表达在整张试卷中的地位愈发显著,同时对考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及语篇组织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考查的是考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与技能以书面的形式进行信息沟通、再现生活经历、描述周围事物、发表意见和观点的能力。”李老师说,这也符合了大纲的内容贴近考生生活,主要为个人观点或经历的描述,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要求。

为此,李老师结合往年中考英语特点,就2022年河南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也要注意近段时间的新闻热点为命题点。

 命题基于标准

凸显核心素养

试题严格依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五级语言技能“写”的标准要求命制,突出对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如2019年,让考生写一篇欲与名人共进午餐的短文,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中的“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话题是“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兼顾“日常活动”。不仅考查考生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和核心价值观。

强调运用理念

突出生活特色

所选题材和体裁均为考生所熟知,话题与考生现实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均为考生熟悉的人或事,有利于考生组织材料。所选材料紧跟时代步伐,直击热门话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思想性和人文关怀,符合课标的理念和精神,例如我们喜欢的居住环境、名人对考生人生的影响等,考生对这些内容倍加关注,兴趣浓厚,有话可写,有话能写。

如2020年,让考生写自己熟悉的学习或生活场景,根据自己喜欢的、自己会写的内容再现生活经历。这些语篇拉近了考生与试题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他们对试题的亲切感。

试题开放灵活

拓展思维空间

以文字提示或文字提纲形式命制的书面表达,往往会导致考生依照汉语提示进行汉英翻译,从而失去了英语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又易引发汉式英语。

为此,命题者往往以一两句话引出主题情境,采用较少文字提示的提纲形式,给出题目或不具体的内容提示或要点,尽量减少或控制中文信息,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且非常灵活,避免汉英翻译,拓展考生的思维空间,使考生有足够的发挥余地和展示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能力的空间。

如2018年,让考生以“What I like about where I live”为题描述自己生活的环境,所给三个要点非常简洁、明快,内容不具体,留有较大的自主发挥的余地,不仅考查考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还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环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

话题相对集中

体裁基本固定

课标的话题项目表中有24个项目,子项目共85个,命题者往往采用考生非常熟悉的热门话题,如个人情况、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日常活动、居住环境、个人兴趣、情感与情绪、计划与安排、卫生与健康、旅游与交通、自然、环境、安全与救护等,旨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关注社会发展与进步、关心自然生态与生存环境等。

“新高考命题改革的理念已经植根于我省中招书面表达命题之中,考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已成定势。”李老师强调,命题者往往要求考生以指定题目或开放性题目写一篇100词左右的短文(2020年以前要求80词左右),写人或叙事,一般给出三个不具体的要点,体裁基本上都是记叙文,保持了多年来相对的稳定性,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但也不乏创新性。

如2021年,让考生以“One thing I keep doing everyday”为题,用英语写一篇发言稿,参加学校的英语主题演讲活动,要求考生总结反思每天坚持做的事情,展现了考生学习过程中监控、反思、评价调整的能力,有利于考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渗透文化意识的培养。

郑报全媒体记者 唐善普


分享到: 编辑:谢宽 统筹:刘书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