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视频
在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北段,一栋面貌一新的6层大楼上,“郑州张碧波中医针灸医院”几个崭新大字格外醒目,作为目前河南省唯一一家针灸医院,郑州张碧波中医针灸医院在5月1日正式开业。不为人知的是,在这所崭新医院的背后是一位医者几十年的热爱与勤恳,是几代中医人对传统的传承与坚守。
记者来到郑东新区众意路和地润路交叉口附近一家古色古香的诊所,这里便是郑州张碧波中医针灸医院的“前身”。自2011年9月“落户”此地, 靠着患者的口口相传,这家深藏城市一隅的小小诊却终日门庭若市。门诊处的医生亲切地唤着来就诊患者的名字,这些大都是老顾客了, 他们所信赖的便是这家诊所的主人——张碧波,是中医古老的、源远流长的治病救人手段——银针和艾灸。
诊室里艾香氤氲,几张床位上躺满了前来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市民尚女士一年前得了“亚急性甲状腺炎”,慕名找到张碧波,经过几周规律的治疗,很快便消除了症状,如今她已经成了张大夫的“忠实粉丝”,有个头疼脑热,筋骨不舒服的就过来“扎几针”。当天她因肠胃不适再次来到诊所,“这几天经常出差,吃外面的饭吃得有些不舒服,感觉胃沉沉的。”尚女士躺在床上,唠家常一般向张碧波讲述着自己的症状,只见张碧波拿起针熟练地在几个穴位扎下去,操作如行云流水般干脆利落,一气呵成,“这几针主要是帮你调节气血、脾胃,帮助吸收消化。”今年57岁的张碧波并不似人们印象中仙风道骨的老中医形象,他个子不高,外表有些粗犷,谈话间直言快语,自信爽朗。
“针通百脉扶正气,灸调气血祛顽疾。”张碧波向记者介绍,人体自带“大药”,穴位就是“药物”,每个穴位就是不同的“药物”,不同的穴位组成就是针灸处方。通过针刺腧穴,可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的气血功能,“在中医人的眼中,经络像看不见的江海河溪,是气血运行的路径。而气是存在于人体中无形的精微物质,与血对举,维持着脏腑功能。人体的气血在经脉中运行,达到某种平衡。如果平衡被打破,人就会生病。”
张碧波祖籍信阳,出身于中医世家,他是第9代传人,张碧波的祖母是信阳当地的名中医,父亲在家乡行医多年。在家庭的影响下,张碧波从小就对中医针灸兴趣盎然。5、6岁在父亲胳膊上扎穴位,并开始练习中医基本功,学经典,背口诀,15岁跟着父亲行医。到了青年时期,张碧波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后被国家名老中医赵清理收为关门弟子,跟随老师潜心研习医理、药理,并兼容各派之技法。从事中医针灸30多年,至今他仍在为中医临床事业发展而孜孜以求。
2003年至2010年,张碧波曾在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讲学、行医。他在国外培训的学员中,甚至有60多岁转学中医的西医师。“虽然在国外讲学行医8年,但是中医的根在中国,在国外待得越久,回国的想法就越强烈。”
于是他下定决心回到了祖国,并在郑州开办了诊所。诊所开办近10年间,他每月1日、2日、16日、17日休息,除了出差,其他时间他都在为患者治病。
因为人人相传的好口碑,来诊所的患者络绎不绝,“虽然诊所有45张床位,但是每张床位每天都要接待六七位患者,早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张碧波说,应广大患者的要求,他们创办了这家张碧波中医针灸医院,新医院开业后,郑东张碧波中医诊所将停业,所有的工作人员转至新的医院里来。“患者信赖我,我也经常被患者感动,这也是促使我一直尽心尽力为患者治病的动力。”张碧波表示,为回馈社会,医院开业后将提供300个义诊名额,并在开业后三天内每天为100名全国的县级及以上的劳模免费进行诊疗。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京儒 文/图 郑直播 安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