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不是“饼干”,早诊早治是关键

2019-12-31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上周,河南丙肝防治话题媒体采访活动在郑举行。会上,专家称,不正规场所的修脚、美甲、拔牙、纹眉等都有可能感染上丙肝病毒,而丙肝治疗的关键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现状

沉默“杀手”潜伏期长达20年

病毒性肝炎是一组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性疾病。生活中很多人会谈“乙”色变,熟不知,同是肝炎的“丙肝”虽然没它的兄弟乙肝出名,但也是医学界有名的“沉默的杀手”。

国家卫计委疾控局传染病疫情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7年10年内,中国丙肝患者发病人数增加了2.3倍,且因其症状隐蔽、无疫苗可防,如何防治成为一大难题。

为改善中国肝炎病情,国家发布《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计划2017-2020》。该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实现大众人群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率达50%以上,血站血液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检测率达100%的目标。而在专家看来,乙肝现在的根治率不到10%,而丙肝是可以根治的,丙肝的问题是发现不了病人,很多人不知道有丙肝。

上周举行的河南丙肝防治话题媒体采访活动现场,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尚佳、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张国强、尉氏中心医院副院长朱红霞出席活动并接受采访,重点介绍了在新医保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丙肝防治领域取得的一系列进展。

尚佳说,此前虽然丙肝已可治愈,但由于治疗费用高,受益的患者很有限。此次经过国家谈判,有3款新药进入丙肝治疗的国家医保目录,分别是择必达、夏帆宁和丙通沙。新药被纳入国家医保后,丙肝药降价幅度达85%以上,能极大减轻患者负担。

张国强在采访中提到,丙肝常常症状不明显然而后果严重,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如果在感染丙肝病毒后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有55%-85%会发展成慢性感染,经过20年左右,则有5%-15%的慢性感染会发展成为肝硬化,一部分转变成肝癌。

朱红霞倡导要加大丙肝防治在基层的宣传力度,督促高危人群主动接受筛查。

会上尚佳呼吁,河南地区应考虑丙肝防治的普及化,政府可以考虑把丙肝筛查纳入日常体检。

防控

读懂丙肝走出防控两误区

在朱红霞看来,丙肝防治在当下主要存在两个误区:

第一是大家认为丙肝很可怕,就像乙肝、甲肝、结核一样,甚至去病房就要捂得严严实实的,不敢摸病房的东西,家里有一个人感染丙肝了,忌碗忌筷子、洗衣机不共用、衣服不一起洗、毛巾也分开。“其实这是把问题扩大化了,丙肝就是一个单纯的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第二就是无事化,他们觉得丙肝没事啊,肝功能正常,不影响吃也不影响喝,也不会传染人。就什么也不顾忌了,公用剃须刀、牙刷,一家人什么都不分,夫妻之间也不太注意。所以对待丙肝,大家要走出‘太当回事’和‘不当回事’两大误区。”

对此尚佳称,“丙肝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有些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往往会被大家所忽视,如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进行文身、文眉、文唇、打耳洞等都可能会感染丙肝病毒,有这些经历的人群需及时到医院进行筛查。”

尚佳表示,“丙肝有基因型,在中国一般有1-6型,而我省丙肝1b型占80%多,另外还有近20%是2型。查到了1b型之后,治疗就很便宜。原来一个疗程需要4万块钱,降价85%后,可能就剩下6000多块钱,再通过医保报销后,2000块钱左右可能就把这个慢性病给治愈了”。

提醒

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

采访中尚佳教授提醒,丙肝与乙肝不同,假如仅仅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转氨酶正常,肝脏病变轻微,可暂不治疗,只要定期随访和观察。但丙肝则恰恰相反,一旦感染,它对肝脏的损害就会持续进行,因此,无论病人有无症状,无论转氨酶是否正常,只要体内携带了丙肝病毒,就应尽快治疗,不宜拖延。

绝大多数患者对丙肝缺乏了解,并不清楚丙肝是可治愈的,在被确诊后,都表现出紧张、焦虑甚至丧失治疗信心等一系列负面情绪。事实上,丙肝是一种可以临床治愈的疾病。

凡是2000年以前,做过有创手术包括胃镜,输过血、卖过血,有过不洁性生活,甚至在小店扎过耳洞、纹过眉、纹过唇、拔过牙,或者母亲有丙肝等,都属于高危人群,都应到当地医疗机构进行筛查。

“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达到2030年我国丙肝的消除目标,指日可待。”尚佳称。


郑报全媒体记者 刘书芝 邢进

分享到: 编辑:周爱巧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