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郑州火车站,曾用轰鸣的汽笛和熙攘的人流,谱写着这座因铁路而兴的城市与火车共成长的辉煌乐章。
如今,一场大刀阔斧的城市更新行动正在这里展开。以中铁·泰和里项目为例,其对在地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推动着火车站地区从历史褶皱中生长出文商旅融合的新地标,为老城区的有机更新提供了教科书般的“郑州样本”。
火车主题公园
10年精心雕琢,城市更新破局
建筑学家吴良镛曾说:“城市的意义不在于新旧,而在于生长。”
2013年,郑州中央商务区城市更新项目启动,为这片土地带来了重生的希望。该项目总面积近400亩,秉持“社区、景区、街区三区合一”的先进理念,邀请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进行操刀设计。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商业属性与居民安置的需求,计划打造集大型购物中心、主题商业街、高星酒店、甲级写字楼、高档住宅、精品公寓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一站式商业中心,力求实现城市功能的全面升级。
中铁中产置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孟庆方表示:“我们的目标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深入梳理城市肌理和历史文脉,将中铁·泰和里打造成郑州的城市会客厅和形象展示厅。”项目严格遵循“留、改、拆、建”的原则,保留铁路文化的基因,对落后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旧建筑,建造融合古今特色的新空间。
在居民安置工作中,项目团队始终将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放在首位。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16栋现代化住宅拔地而起,户型规划合理,采光通风良好,电梯、停车位、社区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让居民们实现了从“忧居”到“宜居”的转变。同时,中铁·泰和里特色商业街区的建成,使得超市、餐馆、便民服务点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居民下楼即可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真正实现了生活的便捷与舒适。
六大主题街区,穿越时空之旅
走进已开放的中铁·泰和里“印巷1923”主题街区,仿佛瞬间穿越回民国时期。霓虹招牌闪烁,火车模型穿梭于街角,旧报亭、留声机等老物件随处可见,老字号店铺里飘出的美食香气,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繁华的年代。北街戏院、皇后舞厅里,精彩的戏剧演出和NPC互动表演,让游客沉浸其中,亲身感受民国时期的风情。
而“唐宋梦华”街区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飞檐斗拱、酒旗飘扬,身着古装的演员在街区中穿梭,琵琶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唐宋时期的繁华市井。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美食,欣赏到精美的手工艺品,领略到唐宋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铁·泰和里商业街区以“文商旅融合”为核心,以“时空穿越”为脉络,创新采用“主题场景+沉浸式演绎+特色业态”的商业模式。在7.5万平方米的空间内,通过“一轴、四街区”的空间布局,结合不同时期中原文化的特征,精心构建起“印巷1923”“唐宋梦华”“火车时代”“记忆河南”“时光文艺”“时空幻城”六大历史文化主题街区。这里不仅是一个商业街区,更是一个集文化体验、特色商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文旅商业新地标,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城市生活体验空间。
孟庆方指出:“仅有漂亮的建筑是不够的,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支撑,才能真正留住人心。”中铁·泰和里以郑州独特的铁路文化为核心,将文化IP与商业场景深度融合,成功打破了商业街区“千篇一律”的困境。
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铁路文化是郑州最鲜明的城市印记。中铁·泰和里深入挖掘这一文化基因,在项目东侧、陇海铁路旁打造了全国首个“京广铁路时代”火车主题创意公园。每周六晚,公园内都会举办音乐会,年轻人围坐在草坪上,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感受铁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此外,“火车时代”主题街区还规划建设了火车博物馆和铁路建设博物馆,系统展示铁路建设的历史、工程技术以及大型工程机械,让更多人深入了解郑州作为交通枢纽的发展历程。
郑州火车站地区的蝶变,是郑州城市更新的成功范例。它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质,更让城市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正如街区入口所刻的那句话:“所谓城市,不过是一代代人将记忆与梦想,在土地上不断重写的故事。”
本报记者 刘伟平 景静 文/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