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华经典诗词论坛 |袁新文:古典诗词绽放时代新光彩

2025-10-30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身处全媒体时代,我们欣喜地看到古典诗词正以各种新颖的姿态“破圈”传播。据统计,古诗词短视频播放量已破600亿。在2025中华经典诗词论坛主旨发言环节,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任袁新文分享了他观察到的古典诗词当代传播现象以及由此得到的启示。

“在我们的文化视野中,古典诗词宛如浩荡江河、璀璨星空;在我们的文化生活里,古典诗词滋养着精神、充盈着心灵。被誉为文化符号和艺术瑰宝的中华古典诗词,不仅是历代人心中的至爱,也是当代人眼中的‘网红’。传承离不开传播。”袁新文认为,古典诗词在当下的传播,内容之精彩、形式之丰富、渠道之多元、影响之广泛,蔚为大观,形成了引人瞩目的现象和景观,与古典诗词本身的艺术魅力交相辉映。

袁新文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是唐朝的传播,“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是宋代的传播……不论从文学史还是从传播学的角度观察,诗词在历代的传播都堪称典范。而在当下,古典诗词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新平台、新渠道,其传播自然而然地出现新形式,凸显新特点。

袁新文举例说,古典诗词可以与音乐、综艺、电影、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嫁接”,电影《长安三万里》《满江红》唤醒了国人心中的诗词基因,以诗词为载体的文化类节目如《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中华好诗词》等受到好评……这些新尝试,让古典诗词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大众媒介为古典诗词传播提供了宽阔舞台,技术赋能则为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古典诗词在当代的广泛传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也为文艺创作和研究以及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袁新文真诚分享了自己的思考:经典不会过时,古典诗词所蕴含的诗意与文化,与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滋养精神、陶冶心灵的作用,结合时代需求、关注大众审美,始终是古典诗词千百年来保持生命力的本因。

同时,袁新文建议要理性看待“传播过载”、坦然面对AI诗歌创作,“对于AI技术赋能创作的方式,值得商榷、讨论,一概否定、不屑一顾未免太过武断,不必忙着下结论,不妨以开放的心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本报记者 秦华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