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下午,2025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分论坛活动在郑举办。作为分论坛的其中一场活动,4位嘉宾围绕着《诗笔点金——诗词文化赋能文旅产业的升维之道》主题,探讨如何让诗词成为郑州文旅融合的“点睛之笔”。
在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林峰看来,郑州历史上诞生了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传世佳作,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诗人的名字与郑州紧密相连,郑州在诗词赋能文旅产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具体如何做?林峰认为,应该从优化郑州的诗词氛围、加大文创产品的推广等方面着手,比如,把千古巨匠的名篇名作在人口密集场所进行多样化展示,推动经典诗词进校园、乡村、企业等,将诗词印制于各种生活用品上等,通过全方位、大纵深的输出,让市民和游客能时刻感受到郑州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要把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这些诗词巨匠的光环放大,让他们借助诗词的力量‘重返人间’,我相信,这些文化巨匠一定会对今天的郑州乃至整个河南的文旅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活动中,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中华诗歌研究院执行院长、《杜甫研究学刊》主编王飞,与大家交流了杜甫草堂在“诗词+博物馆+文旅融合”方面的成功经验。
记者 秦华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