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底色映重阳
在全国“敬老月”期间,郑州市民政局统筹局属单位,围绕“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传递城市温度,弘扬文明新风。
文明集市进社区 养老服务暖人心
郑州市养老事业发展中心以“福彩郑好,幸福颐养”品牌为依托,在二七区升龙国际广场启动“敬老月暨养老服务消费季集市活动”。
活动现场不仅提供养老服务咨询与消费优惠,更将《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讲融入其中,通过案例讲解、倡议发放等形式,引导老年人养成文明出行习惯,增强防诈意识,守护“钱袋子”。
智慧助老进社区 安全守护零距离
郑州市救助管理站深入珠江社区,开展“守护银龄 平安相伴”重阳节智慧助老活动。
志愿者结合近期高发诈骗案例,讲解国家反诈中心APP的使用方法,并一对一指导老人完成下载、注册与设置。同时,现场演示防烟面具佩戴方法,讲解消防安全知识,通过实操演练提升老年人应急自救能力,推动“老有所安”落地见效。
老幼同乐庆重阳 代际融合传温情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组织“童梦圆”艺术团走进中原区阳光花苑社区,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文化活动。
孩子们表演非洲鼓、电吹管等节目,与老人共同参与拼图、投壶等互动游戏,在欢声笑语中搭建起跨越年龄的情感桥梁。活动不仅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也让孩子们在陪伴中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深刻内涵。
本报记者 陶然

老忘关阀门、嗅觉不灵敏 老年人用气的头疼事该咋办?
九九重阳,在尊老、敬老的传统佳节里,郑州华润燃气线上线下宣传双管齐下,为老年群体筑牢用气安全防线。线上,通过燃气管家、物业群发布科普知识,直观普及用气常识。线下,“润燃牛师傅服务队”面向市内8个行政区,开展“进家庭、进社区、进养老院”等10余场敬老爱老燃气安全暖心服务活动。
社会老龄化加剧,家中老人记忆力、视力和反应能力下降,用气时易忽视细节,忘记关阀门、察觉不到燃气泄漏等情况频发。以水工新苑小区为例,这是个建成超20年的老旧小区,100余户居民多为老年人。为保障老年人安全用气,“润燃牛师傅服务队”主动为老人排查家中用气隐患,重点检查了灶具、热水器是否超过使用年限,通过上门提醒的方式让更多老年人家庭关注燃气具是否需要到期更换,选用具有国家3C认证、带有熄火保护装置等符合国家标准、材质合格的家用燃气具至关重要。近期天气转冷,“润燃牛师傅服务队”队员们还特别提醒老人用气时要注意多通风,注意检查家中是否存在热水器无烟道、烟道破损、烟道未伸出室外等用气隐患。
“用气通风,四季相同”“人走火熄,人离阀关”,为了让老人更好地掌握用气安全知识,工作人员耐心传授要点,并总结成简单易记的口诀。现场,队员们拿着口诀卡片一句一句给老人指读。
“闻到了,快行动”,队员模仿着闻到气味后的动作:“要是闻到厨房有‘臭鸡蛋’味,千万别动电器,赶紧开窗关阀门,然后到户外拨打咱们郑州华润燃气热线电话95777。要是记不住,打110、119也行。”老人们笑着,跟着重复口诀,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牛师傅们还暖心提醒:每年安检时,他们会告知用户家中用气环境有无隐患,面对面宣传并发放安全用气须知。安检后,会在厨房表具上张贴安检标贴,上面有安全知识合集、应急处置措施和热线电话。大家要提醒家中老人,遇到燃气问题,到户外拨打热线电话并说明情况。
本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海涵
传统瑰宝,魅力绽放,一生守护古老拳法的薪火相传
八旬非遗传承人,让古老“心意”焕发新生机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10月29日,郑州体育局家属院,82岁的吕延芝精神矍铄边演示招式,边讲解着拳法要领。
吕延芝的功夫人生始于家族庭院、成于国际舞台,她将武术传承融入生命之中,用一生守护古老拳法的薪火相传,让心意六合拳从秘传走向大众、从传统走向现代。
皂角树下,父亲苦练“鸡步”犹在眼前
1943年吕延芝出生在河南漯河一个心意拳世家,其父吕瑞芳是心意六合拳的一代宗师,祖、父、叔、兄皆精于此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吕延芝与武术相伴已有70多个年头。
如今,满头青丝已被白发替代,吕延芝依稀记得老家那棵大大的皂角树,树下有绕树而行父亲的身影,地面在一次次踩踏中变得“黑明”。“不知道他在那干啥,就成天围着树转,也不知道转啥呢?”吕瑞芳将功夫练习融入生活,童年的吕延芝奇怪于父亲的举动,现在却踏着父辈的足印日复一日地坚持练习。
她回忆10多岁时跟着哥哥和父亲去火车站,兄妹俩跟在后边蹦蹦跳跳地说笑,一睁眼父亲已在30米开外。俩人飞跑着追上前,再一迷糊父亲又走远了,那如飞的步伐也常惊呆路人。
“那时候太小还不懂,长大了才知道练的是‘鸡步’。”她说,后来自己练功慢慢有了感悟,“所有的拳,所有的肢体运动,脚不到手到等于零”。
吕瑞芳的教育方式别具一格,他建议女儿别受拘束放开了玩,他则在孩子们玩耍时“比画比画,说说都要练啥”,而孩子们就在充满武术氛围的家庭中,耳濡目染精通了弹腿、查拳、三才剑和上路短打等功夫。
进京比武,“吕氏三杰”事迹登上报刊
1958年春天,15岁的吕延芝跟随父亲参加河南省武术表演赛。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刚到郑州她却打起了“退堂鼓”,跟父亲说:“想妈妈了,不想比了,想回去。”
在父亲的劝说和鼓励下,她收起了少女的任性,不但顺利完成了表演,还收获了意外之喜。原来,按照大赛规定,运动员不满18岁不能获得名次,她却凭借优异的表现赢得了一枚金牌。
颁奖之时,一位武术名家鼓励她:“你回去好好练啊!回来去北京。”她决心努力用功,但认为北京是祖国的心脏,是那么得遥不可及,也在心中忍不住问自己:“咱能去北京?去不了北京!”
1959年秋天,“去北京”的愿望竟然一下子得以实现,吕延芝与父亲吕瑞芳、兄长吕志德一起参加第一届全运会,父子三人不但被誉为“吕氏三杰”,还作为少数民族武术名家代表登上了《人民日报》。
20世纪60年代,吕延芝多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大型武术赛事,此时的她不光练习心意六合拳和太极拳,还学习国家和国际竞赛的规定套路,所展现的技艺惊艳了众多武术高手。
退休前,吕延芝担任河南省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高级教练,是中国武术八段高手。她编整的《心意六合拳》被选入中华武术文库,她还应邀前往瑞士、德国等国讲学,培养了众多海内外弟子。
传承发扬,让“秘传”拳法走向大众
心意六合拳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之一,流布于河南省漯河、周口市等地。其动作快而刚猛,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技击性强。由于此拳招式简单实用,出手容易伤人,古拳谱告诫:“心意六合不乱传,无穷奥妙在其间。”
吕瑞芳将心意六合拳的传承融入了生命之中,他希望女儿将拳术继承和发扬光大,曾劝勉女儿:“你,这面河南的旗子不能倒。”吕延芝认为,“心意”深不可测,“六合”最是核心,“你的认识有多深,不是肢体上的事,而是内心对天地万物的认识,并且在动作上,所有的形体都是跟着意在走”。
心意六合拳历代练拳者都择徒极严,加之主要在回族中流传,外人很难见到。吕延芝却打破了“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祖训,曾于2002年创立郑州伊华心意拳文武学校,并担任郑州北大清真寺武术总教习,所教授的学员在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收获心意拳、查拳、八极拳、男子刀术等项目10金18银的佳绩。
2018年,“吕延芝—心意六合拳”在国家级传承人记录验收工作中被评为优秀项目。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的代表性传承人,她的身影依然活跃在武术传承的一线。
本报记者 汪永森

嗜睡、眩晕或幻觉、多尿或多汗······
“药驾”有风险 这份提示清单请收下
秋季昼夜温差大,感冒、过敏等病症常发,有些药吃完千万别开车,药驾就像是隐形杀手,会严重影响您的驾驶安全。如何避免药驾?哪些药吃后驾车存风险?快来看看交警、医生怎么说?
服用感冒药后 驾车犯困走神酿事故
日前,广西防城港市司机陆某在服用感冒药后驾车,行驶途中注意力不集中,犯困走神,导致车辆失控撞上路灯和停放在路边的车辆。好在当时没有其他车辆及行人经过,未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任何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
因此,民警依法认定当事人陆某负事故全部责任。
药驾有哪些危害?
据郑州交警介绍,“药驾”,简单来说就是指服用了某些会影响驾驶安全的药品,而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正是导致“药驾”的罪魁祸首。
多数人吃药前常常忽视药物的不良反应。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明显,但当发生在驾车过程中时,其危害就被放大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药驾”不同于“酒驾”,酒驾者往往会由于酒精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外部特征。而药驾时,驾驶员在服药后并不会有明显的异常表现,加之多数人对“药驾”的相关了解很少,因此“药驾”很难被发现和避免,这就使得“药驾”成为马路上的“隐形杀手”。
五类不良反应威胁驾驶安全
哪些药物不良反应会引起药驾?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药学部副主任方圆介绍, 五类不良反应会威胁驾驶安全:
不良反应一:视物模糊
如果开车时视力受损,其严重后果可想而知。下列药物均可引发视力降低、视物模糊或复视等症状,开车前应谨慎服用。
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少数人出现视力降低、辨色困难;吲哚美辛,耳鸣、色视。
解除胃肠痉挛药:山莨菪碱,可扩大眼瞳孔,持续3~5小时,出现视物不清;阿托品滴眼液,视物不清或模糊,约持续一周。
扩张血管药:二氢麦角隐亭,视物不清、偶发呕吐、头痛等症状。
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视物模糊。
抗精神病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视物模糊、复视、眩晕;利培酮,视物模糊、注意力下降,偶有头晕。
不良反应二:嗜睡
许多药物中含有中枢抑制类成分,从而使驾驶人员产生嗜睡、困倦、疲乏等症状。
抗感冒药:各类含有氯苯那敏的感冒药,如酚麻美敏片、酚氨咖敏片等,服药后大脑迟钝,警觉性下降,注意力分散、昏昏欲睡。
抗过敏药:扑尔敏、苯海拉明,嗜睡、口干、恶心、呕吐。
镇静催眠药:安定、氯硝安定、阿普唑仑、巴比妥类、水合氯醛,抑制中枢神经、诱使睡眠。
抗偏头痛药:苯噻啶,嗜睡、困倦、疲乏。
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偶有疲乏、困倦。
因此,服用此类药后应尽量避免开车,或改选替代药物。
不良反应三:眩晕或幻觉
驾驶车辆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精神集中,如果服药后出现眩晕或幻觉,势必会影响驾车安全。
镇咳药:右美沙芬、那可丁,嗜睡、眩晕;喷托维林,服用10分钟左右可出现头晕、眼花、全身麻木,并持续4~6小时。
抗心绞痛药:心得安、慢心律,头痛、眼花、耳鸣和低血压;双嘧达莫、派克昔林, 眩晕、乏力。
抗病毒药:金刚烷胺,产生幻觉、精神错乱、眩晕、嗜睡、视物模糊等症状。
不良反应四:定向力出现障碍
定向力是指人对时间、地点(或方位)及人物的判断能力,这也是驾车过程中的重要能力。当驾驶员定向力出现障碍时,极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故应引起重视。
抗胃溃疡药: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引发幻觉、定向力障碍。
不良反应五:多尿或多汗
多尿、多汗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驾驶员的情绪及注意力,对驾车安全造成威胁。
利尿药: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听力减退、耳鸣、暂时性耳聋;阿米洛利,口渴、头晕、视力改变。
降压药:复方双肼屈嗪片,尿量增多;吲达帕胺,4小时后利尿作用最强,出现多尿、多汗或尿频;哌唑嗪,尿频、尿急、体位性低血压。
因此,驾驶人员应注意这些药物的服用,或者降压时选择不利尿的药。
除此之外,驾驶人员也应注意由不当服药方式导致的不良反应,严格遵守药物的服用方法,需整片服用的药勿分割或嚼碎服用,谨遵医嘱。另外,保健品虽然不是药,但有些也可引发“药驾”,驾车前请一定咨询医生进行服用。
如何避免“药驾”?
郑州交警提醒,办法很简单,生病服药期间不开车。
如果生病了必须服药开车,也应注意这几点:
主动表明身份:看病时主动表明“我是老司机”,请医生尽量避免使用会对驾驶员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我们服药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商品标签,特别是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等。
不可超剂量用药:若自己买药,种类越少越好。对已知有不良反应但不得不吃的药,开车前减半量服用,等休息时再补足全量,或药效消除后再开车上路。
郑州交警呼吁,“药驾”危害不容忽视,驾驶员需提高安全意识,主动规避风险。唯有在身体健康、精神集中的状态下驾车,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自己与他人的安全。
本报记者 张玉东

树根长出“月亮门” 千年奇树有了司法保护令
一棵千年古树,以独特的姿态“屹立”在巩义市小关镇郑沟村高高的土台上。
这是一棵倾倒了的侧柏,它的树根高高隆起,形成了五道近似圆形的拱门,好似一轮轮满月,像极了古典园林建筑中的“月洞门”。因此,人们都叫它“月洞柏”。
自然的雕琢
“这棵树什么时候倒的,我们也都不知道了,以前,虽然这里的土要多一些,地也平一些,但是树根也已经露出来了。”郑金雷老人今年90多岁了,说起村里的“月洞柏”,他只记得以前雨水冲刷,树根越露越多,孩子们在这树下玩耍,在树根下钻来钻去;古树的树荫下,大人们在休闲乘凉。
“月洞柏”位于郑沟村的东北方向,距离它100多米处,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岱岳庙。“这棵树可能原来就在庙里面,现在庙的范围缩小了,树就到了庙外。”村民张文占指着不远处的岱岳庙说。
古侧柏见证了郑沟村的变迁,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村民的记忆,也在岁月的精心雕琢下变成了“月洞柏”。
或许是多年前的一场狂风暴雨,让这棵原本笔直挺立的侧柏遭受重创而倾倒。为了获得自身的平衡,为生长获取养分,古树的根开始向下生长。
“由于植物的向光性,这棵侧柏的树枝继续向上生长,让树根产生了弯曲,在经年累月的积累下,才形成现在的样子。”古树保护专家、登封市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科靳红军告诉我们,“其中还有水土的流失和风力的作用,大自然和古树的生命力共同塑造了‘月洞柏’。”
永远的传承在郑沟村,与千年“月洞柏”一同扎根于这片土地的,还有赫赫有名的舞狮与“大水”音乐。
早在解放前,每年正月十六,村民们都会献上数小时的精彩表演,单桌倒椅、银晶推磨、上塔、倒塔等高难度舞狮动作令人叫绝;而为其伴奏的“大水”音乐,阵势浩大,几十人同场演奏,三十路鼓名传承至今,成为郑沟村的文化名片。
郑沟村党支部书记郑晓辉给我们看他手机里保存的视频,这是今年春节期间,村民们演奏的“大水”音乐,田野里,几十张大鼓同时演奏,震天的锣点声回荡在全村上空,此时“月洞柏”就像一名听众,静静聆听着这激昂的旋律,感受着村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大水’音乐的演奏中来,这是我最高兴的。”郑晓辉说,“古树‘月洞柏’和这些传统文化一样,都是我们村的‘宝贝’,要想传承好,还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
“月洞柏”与舞狮,一静一动,构成了郑沟村最亮眼的名片。他们也在村民共同的守护下,不断延续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共同的守护
村民们世世代代与古树相依的情感,也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守护行动。
“现在,我们看到的土台和古树的样貌,都源于我们在2023年进行的保护措施。”郑晓辉说,“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我们用砖石将土台底部围了起来,还对树根部分进行了覆土,对树干进行了支撑。”
“这次保护不仅有巩义市林业局和村里的投入,广大村民也踊跃捐款捐物。”郑晓辉带我们看树前的石碑,上面刻着捐款的单位和村民的名字,“现在村里有专人负责对古树进行守护,平时观察树的生长状况,旱的时候及时浇水。”
这份由内而生的保护意愿,仿佛为倾倒的“月洞柏”提供了坚定的根基,而一份“司法保护令”,又为它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今年6月5日,第54个世界环境日,“月洞柏”旁的小路上突然变得热闹起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巩义市人民法院联合小关镇人民政府、巩义市林业局,为千年古树发出《司法保护令》,保护令从养护管理、环境维护、行为禁止等维度划定了“法律红线”,法院、林业局、村委等相关人员还现场签署《保护责任书》,以“司法文书+责任背书”形式压实了保护责任。
“‘保护令’主要是落实了对古树的保护责任,如果古树的健康出现问题,我们去找林业局,他们就得管,如果是平时保护措施不到位,林业局也可以以此追究村里的责任。”郑晓辉说,“有了《司法保护令》,对古树的保护,从‘被动守护’迈向了‘主动法治’。”
本报记者 袁连贺 付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