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举行2025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前三季度河南省金融运行及货币政策传导执行、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和金融支持涉外经济发展等有关情况。记者了解到,202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持续强化金融宏观政策传导执行,推进全省金融扩总量、优结构、降成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全省金融运行总体稳健
数据显示,9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8万亿元。金融机构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保持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3万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3.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5.8万亿元;前三季度新增贷款4081.6亿元。据初步统计,前三季度,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269.5亿元。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下,更多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集聚,相关行业贷款投放呈现出良好增长势头。其中,涉农贷款平稳增长,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夏粮收购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加大,9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771.3亿元。先进制造业贷款增加较多,9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为6648.8亿元,较年初增加794.6亿元。基础设施贷款持续增加,9月末,全省基础设施贷款余额为1.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24.6亿元;投向基础设施领域的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71.3亿元。一般消费贷款较快增长,9月末,全省住户一般消费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7241亿元,较年初增加365.7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持续巩固政策利率下行效果,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9月份,全省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3%,同比下降0.61个百分点。其中,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31%,同比下降0.61个百分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9%,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居民和企业贷款利息负担进一步减轻。
金融“五篇大文章”各项政策落实力度持续加大
前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持续加大金融“五篇大文章”各项政策落实力度,以“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为契机,不断改进涉企金融服务,助力全省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
科技金融多维发力。会同省委金融办、省科技厅印发《河南省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实施方案》,推动完善科技金融工作统筹、协同和落实闭环。梳理推送3.6万家科技型企业,引导金融机构逐一进行摸排,精准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8月末,全省科技贷款余额10791.6亿元,同比增长15.9%。
绿色金融增量提质。联合省住建厅指导河南省金融学会发布《绿色建筑产业贷款实施规程》,为金融机构支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提供规范指导。充分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撬动作用,牵引带动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扩大绿色贷款投放。8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10380.9亿元,同比增长27%。
普惠金融广泛覆盖。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提升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满意度。持续开展“一县一品”涉农信贷产品创新,加强“中原农谷”等粮食安全领域的信贷支持。持续推广创业担保贷款。9月末,全省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达242.7万户,同比增长2.0%;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070.9亿元,同比增长12.6%。
养老金融惠民见效。建立服务消费与养老产业贷款项目推送机制,配合省财政厅落实《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推动更多信贷资源投向提振消费、银发经济等重点领域。8月末,全省养老产业和养老机构贷款余额77.54亿元,符合再贷款条件的服务消费与养老贷款累计发放超170亿元。
数字金融聚焦重点。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等行业部门,指导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加大对全省工业软件、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中长期信贷投放力度,更好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8月末,全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1101.8亿元,同比增长18.9%。
实体经济融资渠道愈发丰富
前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组织实施全省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增量提质行动,多措并举推动丰富实体经济融资渠道。
债券融资较快增长。优化完善政策措施,构建“8+4”政策支持框架和服务保障体系。把握产业政策导向、发债意愿、融资能力等标准,建立发债企业“白名单”库,实施主办行机制,加强发债辅导和融资对接。9月末,全省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余额4488.7亿元,同比增长8.6%。前三季度,全省73家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债融资1440.2亿元,4家企业实现首次发行。
创新型债券增量扩面。抢抓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机遇,主动对接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担保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建立科技型企业发债“白名单”。9月末,全省创新型债务融资工具余额462.3亿元,同比增长64.9%。前三季度,全省创新型债务融资工具共发行248亿元,同比多发行108.7亿元。
债券市场对全省重大战略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政策传导落实,推动我省落地全国地方国企首单绿色“两新”债券。支持企业发债资金投向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以及“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继上年末推动中部地区首单“平急两用”债务融资工具落地我省后,今年又指导发行3.1亿元、5年期保障性租赁住房债务融资工具,助力重大民生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前三季度,1年期以上中长期债券发行占比达76.1%,为企业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债券融资服务质效持续提升。加强发债企业财务辅导,搭建专业路演平台,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加大对我省债券的投资力度。前三季度,全省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加权平均利率为2.59%,同比下降20个基点;各季度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8%、2.6%、2.4%,呈持续下降趋势。企业发债融资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前三季度,全省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便利化政策与汇率避险协同发力,精准服务市场主体。持续推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扩面提质,动态扩充优质企业后备库,重点向“专精特新”和中小民营企业倾斜。9月末,全省优质企业总量达462家,试点银行12家。前三季度,办理便利化业务规模近700亿美元。同时,进一步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有效帮助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
跨境金融创新持续深化,投融资环境不断优化。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支持高新技术类企业便利借用外债,推广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和数字化服务,助力跨国公司高效管理跨境资金。前三季度,全省资本项目数字化业务规模达到7亿美元,支付便利化业务金额0.91亿美元,服务18家跨国公司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涵盖149家境内外成员企业,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了有力支撑。
贸易新业态稳步发展,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大力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规范创新发展,指导银行优化跨境电商外汇结算,便利市场采购贸易,为海外仓、代垫款等业务提供高效金融服务。前三季度,全省新型国际贸易结算规模达到4.08亿美元,市场采购贸易备案商户801家。全省服务贸易收支总额78.93亿美元,同比增长43.63%,为外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记者 安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