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气象台预报今天郑州将有暴雨、大暴雨
主要强降水时段在11日11时至12日2时
来自市气象台的消息,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和低涡切变线共同影响,10日夜里至11日,我市有大范围降水过程,11日我市有暴雨、大暴雨,主要强降水时段在11日11时至12日2时。过程累计降水量80~120毫米,局部140~160毫米。以稳定性降水为主,持续时间长,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雨强30毫米左右。需密切关注属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预报信息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防御建议:
1.近期我市降水偏多,强降水落区与前期降水重叠度高,致灾风险大。需密切关注属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预报信息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2.此轮降水过程累计雨量大,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及城市内涝的气象风险较高,需做好应急防范工作。
3.降雨时易导致低能见度、道路积水、路面湿滑,交通通行气象风险较高,出行需注意交通安全,适时关闭相关区域,停止营业,组织人员避险。
4.做好学校、幼儿园暴雨防范工作,保障在校学生安全,视情况采取停课措施;相关单位可暂停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各社会单位可视情况安排错峰上下班。
5.此次降水过程与前期土壤偏湿地块叠加,将导致我市农田渍涝灾害风险达到中度以上,其中,中北部部分地区为高风险。需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疏通沟渠、排出积水,避免渍涝伤根。此外,11日,有6~7级阵风,局地玉米有倒伏风险,需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记者 张华
“三防”并举,854名城管值守积水风险点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范围暴雨天气,郑州市城管局迅速响应,第一时间组织召开新一轮降雨防汛工作部署会议,延续“技防、人防、物防”三防并举,目前200余处积水风险点位,854名值守人员已就位。
全市城管系统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已全面进入待命状态,对200余处风险点位854名值守人员全部按统一编号定岗定人定责,形成专业抢险力量分片驻守重点区域,同时还组建了包括市政、绿化、供水、燃气等81支、共计4625人的防汛应急抢险专业队伍,随时应对突发应急事项。防汛物资储备已完成再清点、再补充,72台移动泵车、268辆防汛抢险车辆、2713台发电机以及橡皮舟、照明设备等各类物资全部检修调试到位,铲车、钩机、石料、大沙等抢险物资已预置到立交桥下、下穿隧道、低洼路段等风险点位,为快速排涝、抢险救灾夯实物资基础。
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依托数字城管平台、城市内涝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等技防手段,对城区415处重点部位雨情、水情实时获取、自动预警,实现科学指挥精准调度,构建城区“一图监测、一屏调度”防汛格局。同时,开展防汛隐患再排查再整治,并加密金水河、东风渠、熊耳河等河道巡查,劝导市民远离河道。截至目前,已累计疏挖排水管网约1700公里,疏挖窨井18.5万座次,疏浚明沟37条57公里。
记者 谷长乐
郑州发布主城区内涝气象风险预警
市城管局、市气象局经会商研判,昨日16时发布城市内涝预警,提醒市民做好防范。
气象高风险区域:本次降水过程郑州全域为暴雨到大暴雨,主城区全域均为城市内涝气象高风险区域。
气象高风险时段:本次降水过程主要强降水时段在11日11时至12日2时,11日下午到夜里为主城区城市内涝气象高风险时段。
易积水位置提醒:
强降水时段主城区涵洞、下穿隧道、地势低洼处、地下通道、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发生内涝风险较高,请尽量避开。
建议提前绕行京广路九冶路、京广路陇海路、河医片区、西三环沿线、航海路沿线、南水北调沿线、中州大道沿线及各隧道桥涵等易积水路段和区域。
避险提示:1.避开落地广告牌、变压器、电线杆等危险区域,防范触电及坠物风险;2.远离建筑工地临时围墙、围挡和不牢固的临时建筑物,防止倒塌伤人;3.切勿贸然涉水,警惕井盖、下水道、排污井等隐患,如发现路面出现漩涡,请立即绕行;4.驾车时尽量避免涉水行驶,途经漫水路、漫水桥须提前观察,水情不明或水流过急时不可强行通过。注意隧道、涵洞等低洼地段积水情况,坚决做到不涉险、不冒险;5.骑行时尽量避开有积水的路面,防止水下有坑或障碍物。水情不明时,切勿盲目涉水;6.建议社会公众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确保人身安全。
记者 张华
郑州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昨日13时,郑州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按照《郑州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有关规定,经会商研判,郑州市水利局昨日14时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为应对本轮强降雨,郑州市9月8日开始调度河王、唐岗等水库降低水位,预腾库容,做好拦蓄准备;9月10日开始,按照先下游、后上游的顺序,已安排分批次调度城区河道闸坝塌坝运行;10日18时30分所有河道塌坝完毕;西流湖、龙子湖、象湖降低水位运行,提前腾出行洪蓄洪空间,最大限度支持城区涝水排放。
郑州市水利局提醒,降雨期间,请市民远离河道,确保自身安全。
记者 李宇航
公交地铁全力保障汛期运营安全
为应对强降水,郑州市交通运输局召开全市交通运输行业防汛工作视频调度会,组织本轮降雨应对会商,安排部署行业防汛工作,全力保障公路畅通和市民出行安全。
国省干线公路方面
郑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已组织应急抢险队伍22支、值守人员836人,排涝车、流动排水设备、装载机、小型挖掘机、拖泵等设备251台,全面强化国省干线路网保障。通过完善“风险隐患一张图”,重点加强对12处积水点、14个下穿隧道、易滑坡路段及G310水毁路段等重点部位的监测管控。严格执行“一处一策”闭环管理,实现一般隐患100%整改到位。同时确保发电机、抽水泵车等应急物资储备充足,保证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
城市公共交通方面
郑州市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中心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出租车运营监测,并通过11800余台巡游出租车LED顶灯循环播放安全提示,每两小时通过车载终端发布预警信息。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根据汛情及时调整公交及轨道交通运营方案。
郑州公交集团组建8支应急抢险队伍共200余人,在全市100余处场站和调度点配备防汛沙袋、救生衣等应急物资20000余件。全面开展车辆设备、防汛设施及站台隐患排查,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严格落实“五个到位”要求,全力保障汛期运营安全。
郑州地铁在279个关键点位部署约2800人的防汛处置力量,将全线网划分为5个应急区域,每个区域配置不少于6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全线开展防汛隐患专项检查,重点排查车站、段场等区域,备足防汛物资,严格执行“一点一措施”和值班值守制度。
长途客运方面
郑州交运集团配备抽水泵6台、应急发电机2台及防汛沙袋等应急物资2000余件,组织应急保障人员800余人。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通过车站广播及时发布班次信息,加强内部管理和应急响应,确保突发情况及时处置。
记者 张倩
“两河一渠”行洪排涝 勿在河道周边逗留戏水
9月9日下午,郑州市城管局城区河道事务中心组织召开应对新一轮强降雨安排部署会,传达省、市关于对本轮强降雨的工作要求。
面对即将到来的强降雨天气,该中心提前预置防汛物资与设备,在各重点河段、闸坝及易积水点预置沙袋、抽水泵、应急照明、救生设备等物资,保障应急抢险需要;抢险队伍全员备勤,机械装备提前部署到位,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为确保行洪畅通,该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辖区“两河一渠”全线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堤防、护岸、涵闸、排水口等关键部位及时发现并处置隐患。同时,根据降雨预报和上游来水情况,自9月10日13时起对辖区“两河一渠”17座闸坝实施塌坝预泄,降低河道水位,增强调蓄能力,最大限度提升行洪安全空间。
该中心将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持续监测水情、工情、险情。此外,自9月10日21时起,该中心将对辖区“两河一渠”沿线滨河公园步道、亲水平台等易淹区域实施临时封闭管理,设置警示标志,安排专人值守巡逻,劝阻群众远离河道,确保安全。
该中心提醒,“两河一渠”是主城区行洪排涝的关键通道,强降雨期间水位上涨急、水流湍急,存在较大风险,请广大市民密切关注天气和汛情预警信息,强降雨期间尽量避免外出,切勿在河道周边逗留、围观、戏水,确保自身安全。
记者 汪永森
积水区冒气泡、散发臭鸡蛋味 请立即远离
9月10日傍晚,从郑州华润燃气传出消息,面对即将到来的强降雨,郑州华润燃气“润燃牛师傅服务队”启动应急防汛响应,同时提醒广大市民,如您在水淹区域发现冒气泡或闻到臭鸡蛋味,请立即远离,并在安全区域拨打郑州华润燃气24小时服务热线95777。
为应对此次暴雨预警,郑州华润燃气“润燃牛师傅服务队”通知相关单位,针对庭院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已铺设管道的做好管道末端封堵或抬高措施,避免雨水灌入管道;对于已开挖沟槽,具备铺管条件的,合理调配施工力量,尽快完成铺管、回填;同时和各区土方管理及开挖单位加强对接,提醒可能出现的雨水影响,尽量以修整现有老沟槽尽快完成铺管、回填为主,合理控制新沟槽开挖。
郑州华润燃气“润燃牛师傅服务队”提醒广大市民,雨天出行请注意脚下安全,远离施工作业沟槽、坑洼等区域,若您在水淹区域发现冒气泡或闻到臭鸡蛋味,请立即远离,并在安全区域拨打郑州华润燃气24小时服务热线95777。
记者 张华
花粉过敏季 哪些植物让你不舒服,来了解下
市民张女士周末与朋友去伏羲山玩了一天,过敏性鼻炎发作,不停打喷嚏。进入9月,正值季节转换之际,每当风儿轻轻吹过,一些市民像张女士一样察觉到鼻子些许不适,反映出恼人的花粉过敏季节已悄然来临。
根据中国天气网发布的全国春季花粉预报地图,河南已经进入秋季花粉过敏季节。一些易过敏人群又到了“瑟瑟发抖”的时节,哪些植物会引起花粉过敏?秋游时应如何做好防护?
哪些植物易引起花粉过敏?
据气象部门介绍,立秋之后,致敏花粉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与春季花粉多是颗粒较大的树木花粉不同,秋季花粉大多来源于野生草本植物,属于风媒花粉,颗粒小且干燥,易飘浮在空中,让人防不胜防。所以说,春季花粉浓度虽然高于秋季,但秋季花粉的致敏性更强。相较于往年,今年前一阶段气温偏高、雨水充沛,温暖湿润的环境就像给植物开了“加速键”,让它们长得更旺、开花更早,导致花粉提前“放飞自我”。
那么,哪些草本植物的花粉易引起过敏呢?市公园广场事务中心园林科工作人员王炎告诉记者,秋季易引发过敏的主要是杂草类的花粉,常见的有葎草(又称拉拉秧)、豚草、狗尾草、藜科植物(如灰灰菜)、蒿属植物(如艾蒿、大籽蒿、黄花蒿)等,常常是多种花粉混杂飘散在空气中。
其中,蒿属植物是秋季花粉过敏的主要“元凶”,比如艾蒿、大籽蒿、黄花蒿等多个物种致敏性较强,这些花粉体积小又轻,可在空气中长距离传播。与色彩艳丽的观赏花卉不同,秋季的这些致敏植物多生长在城市闲置空地、道路两侧,以及公园角落等地,其花粉以不显眼的方式飘散在空气中,致敏性极强,少量接触就可能导致严重过敏反应(如哮喘、过敏性结膜炎)。
各类花卉通常不会引起过敏,不必谈花色变
眼下的郑州,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各个公园树木葱茏,石榴、海棠果、桃子等缀满枝头,令赏花人目不暇接,经历了一个夏天的避暑,人们纷纷走进公园广场秋游,郑州植物园、西流湖公园、碧沙岗公园、人民公园、绿荫公园、北龙湖湿地公园等都是人流如织。在公园赏花会引起花粉过敏吗?
园林专家称各类花卉通常不会引起过敏,不必谈花色变。
“花粉是高等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是植物繁衍生息的自然现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据郑州市园林局规划建设管理处处长仝群喜介绍,秋季易引起过敏的蒲公英、芦苇、狗尾草、蒿草等草本植物,大多分布在郊野公园,市属公园鲜有种植。“特定人群可能会对特定植物的花粉过敏,但郑州建成区没有种植能引起所有人过敏的植物,请大家放心。”仝群喜说,为遏制花粉飘散量,公园广场还常采用修剪花枝、洒水喷淋、地面湿化等措施,并逐步做好重点地区易致敏树种的更新替换。
提高自身抵抗力 做好防护和脱敏
近日,河南省人民医院过敏反应科门诊患者明显增多。医生提醒市民,导致过敏的原因很多,如果出现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且常伴揉鼻动作,或眼痒难忍、球结膜充血、流泪、眼睑水肿,且持续数周,在户外时加重,需要警惕秋季花粉过敏。
如何预防花粉过敏?专家建议,做好防护和脱敏,可有效“降敏”,安享秋日美好。
躲。远离过敏原是关键。花粉传播依赖特定气象条件,空气干燥、晴朗有风的天气有利于花粉传播。公众要多关注花粉浓度及天气变化,尽量避开花粉浓度较高的10点~17点时段外出。
防。过敏人群外出时佩戴密封性好的鼻腔过滤器、护目镜、面纱、长袖衣服等,减少接触花粉的机会。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清洗面部等皮肤裸露部位,并用生理盐水清洁鼻腔,必要时备抗组胺类的应急药品。尽量不要在室外晾衣服、床单等,可在家准备一台空气过滤器,一定程度上降低花粉浓度。若处于过敏高发区,易过敏人群可提前遵循医嘱服用扑尔敏、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
治。花粉过敏重在脱敏,持续规范用药不可或缺。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很多,但要警惕三无“偏方”,选择正规医院和药房,在专业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规范用药。
对付秋季花粉过敏,既要躲开那些“看得见”的花粉,更要通过科学防护让身体建起“免疫盾牌”。
中医认为预防花粉过敏重在扶正祛邪、培养正气。建议以中药健脾、益气、固表兼顾清热、去风、化湿为法,改善过敏体质。也可常揉按两鼻翼外侧中点的迎香穴、拍合谷、搓肺经(从肩部前侧、锁骨下缘的中府穴,到大拇指尖端的少商穴),同时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情志调节等,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不慎患上花粉过敏怎么办?
如不慎发生花粉过敏,也不必过于紧张,过敏反应较轻时,脱离过敏原环境可较快恢复,同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通过深呼吸、瑜伽或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有助于减轻身体对过敏原的反应。
河南省人民医院过敏反应科医生提醒市民,有些秋季过敏不是“忍一忍”就能过去的,面对过敏症状,应当早识别、早干预,避免病情加重。对于过敏症状较重的,一定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及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坚果、绿叶蔬菜等,增强身体抗过敏能力,平安度过过敏季。
本报记者 裴其娟 马健
“发现郑青春·我和郑州有个约会” 一同开启探访之旅
近日,“发现郑青春·我和郑州有个约会”网络主题传播活动启动仪式在中铁·泰和里商业街区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郑州市委网信办主办,二七区委宣传部、网易河南承办,旨在通过青年视角讲述郑州故事、传播城市形象,进一步推动郑州文旅融合与网络文化创新发展。
启动仪式在非遗舞蹈《炫彩灯舞》中拉开帷幕,紧随其后的《太白舞剑》、AI创作主题曲《发现郑青春》MV首发、诗歌朗诵《一封写给郑州的情书》等多个环节,融合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多维度呈现郑州的青春活力与文化底蕴。
据悉,市委网信办连续三年举办“发现郑青春”网络短视频创作大赛,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网民主动发现郑州之美、宣传郑州活力的热情,网上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短视频作品。本次活动作为系列子活动,是对“发现郑青春”品牌影响力的再度深化。市委网信办在固化“发现郑青春”传播品牌的基础上,正在围绕唐宋时期和郑州有关的诗词名家名作,以及郑州独有文化资源《诗经·郑风》,加快打造“唐诗宋词里的郑州高度”和“情歌唱响的地方——与远古先民一起歌唱”新品牌。
记者 袁帅
甲骨文、司母戊鼎、妇好鸮尊……
“古都天团” 服贸会讲述河南故事
进入4号展厅,目光就被一抹寓意“阳光、生机、希望”明黄色展区所吸引,四位身着汉服的娉婷女子用古筝、二胡、细腰鼓、拍板等乐器演绎着“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欢迎场面。
本届服贸会河南省主题形象展区以“字启中原 豫行天下”为主题,近30家企业用鲜明河南特色的文创产品娓娓道来一段从商文化到大唐盛世再到造极于宋,文明演进的“河南故事”,历史的碎片凝结成一个杯子、一条丝巾、一个摆件,成为深受来宾青睐的“河南礼物”。
当音乐响起,四名演奏者仿佛从背景《合乐图》中走了出来,惊艳的方式迅速吸引了参会参展嘉宾的目光。
从“一片甲骨惊天下,商都文明焕新生”板块出发,甲骨文、司母戊鼎、妇好鸮尊等商文明代表如历史之河缓缓流淌;到“河洛神都,牡丹花城”板块,唐三彩吉祥马、唐三彩如意驼、河洛泥塑、牡丹画、非遗香包等文创,娓娓道来着底蕴深厚的河洛文化和盛世大唐的万般气象;当脚步移至“一城宋韵,东京梦华”板块,巧借“荷”“蟹”“瓶” 谐音传递和谐盛世的和谐中国瓶,再现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浪漫天青色汝窑折肩瓶,诠释“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愿景的丝绸之路绞胎瓷瓶、汴绣展品、铜板字画,宋代美学如同“长短句”,令人流连忘返。
最引流的当属互动交流区,甲骨文摹刻技艺非遗传承人韩书清与女儿韩笑的“甲骨文父女”组合现场展示了甲骨文摹刻技艺,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古人造字的智慧,“河南是商文明的发源地,欢迎大家回老家河南。”韩书清的邀约迅速得到了北京姑娘王琳的回应,“虽然只是一件文创产品,却成功激起了我想去河南这片古老土地上走走的兴趣,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而在“指尖上的河南”互动体验区,来自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一经亮相,便成为排队打卡热门项目,人们挑选着自己的属相年画体验刷印,在展台上,一幅“郑州年画,商都门神”——武丁、天乙年画引起记者注意,前来参展的李力告诉记者:“每个地市都有自己的年画,我们也正在搜集郑州、洛阳、开封、洛阳四大古都自己的年画,将来出去展览,‘四大古都’的年画天团也将组团出战。”
步行至推介洽谈区,“一带一路”中原文化欧洲行、2025“欢乐春节”匈牙利唐人街新春庙会、中华传统文化杂技艺术“走出去”、文创《文化中国礼》展演等项目尽显河南对外文化贸易“千帆竞秀”的“出海”场景;AIGC数字人伴读、《河南故事》系列数字图书等新成果书写着中原文化产品与服务“出海”的生动注脚。
当LED大屏上商城郑州、神都洛阳、东京开封澎湃而出,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句话“老家河南,欢迎你!”
记者 王战龙 北京报道
省科技馆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即将开启
七大主题 带你“触摸”未来
9月10日,记者从省科技馆获悉,河南省科技馆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即将启动,届时将有七大主题活动轮番登场。
活动一:科学之夜。省科技馆重磅推出“科学之夜”,届时将云集全省优质科普资源,打造“科普大课堂”。在这里,市民朋友可以挑战“科技运动会”,体验能量转换的奇妙;玩转“科学区块链”,解锁多学科实验;倾听“科学帐篷故事会”,边听故事边增长知识;趣逛“科学市集”,多角度体验互动实验摊位;体验“亲子科学剧本杀”,与父母来一场剧本穿越;欣赏“科普展教活动成果展”,感受科普和艺术的魅力。
活动二:开学第一课。这不仅是一次与科学榜样零距离对话的珍贵机会,更是一场激发思维、动手实践的探索之旅。届时将有科学榜样亲临现场,分享个人科学梦想与成长故事,与学生互动交流,更有动手实践环节,同学们有机会组队挑战净水装置制作与展示、走进象湖湿地观察植物并制作标本,解锁自然奥秘。
活动三:天文观测科学营。活动由国家天文台专家领航,带同学们白天追日、夜晚观月,亲手组装望远镜,解密星空奥秘。
活动四:象湖科学讲堂。作为省科技馆深耕的科普品牌项目,象湖科学讲堂至今已成功举办40余期,涵盖天文、地理、医疗、化学、人工智能等多元领域。全国科普月期间,省科技馆将继续邀请业界大咖莅临开讲。
活动五:展厅特色活动。在全国科普月期间,省科技馆化身“科学冒险岛”,将陆续推出涵盖巡场讲解、趣味教育活动、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的展厅特色活动。在这里,市民朋友不仅可以聆听科技辅导员深入浅出的讲解,观赏精彩炫酷的科学表演秀,亲身体验利用先进装置模拟自然与科技现象的互动展项。
活动六:同上一堂科学课。不同的教室,相同的资源。在往年的“同上一堂科学课”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足不出校就能一同观看引人入胜的院士讲座和精彩纷呈的科学表演。在今年全国科普月期间,“同上一堂科学课”将继续在全国各地同步开展。作为科普教育的创新载体,该活动将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将优质科普资源输送至全国各地中小学。
活动七:科普大篷车豫鄂皖联合行动。在全国科普月来临之际,河南省科技馆联合湖北省科技馆和安徽省科技馆共同启动了“豫鄂皖大别山区科普大篷车联合行动”,旨在推动跨区域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三省联动,精彩纷呈,参与者不仅能体验车载展品、观赏无人机与机器狗的炫酷表演,还能参与科学实验秀、理化实验室等活动。
记者 魏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