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第41个教师节 | 听一线教师讲温暖故事

2025-09-10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今年的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昨日,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走近本市一线教师身边,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

每个孩子都像“花儿”一样

用心研读教材,谆谆引导启发孩子发现学习方法,用爱关注孩子的成长,这是二七区陇西小学王治老师20多年一直坚持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她眼里,每个孩子都是“花儿”一般的存在,都需要呵护成长。

1998年来到二七区陇西小学,王治就教四年级。为了更快地适应新的角色,她常在课下询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每位老师在孩子心中都有鲜明的特点,我拿什么作为招牌呢?”王治思考良久,根据自己喜欢看科学类书籍和时事要闻这一特点,她成了学生口中“行走的百科全书”。“王老师知道的东西真多!我们也要像她一样博学。”在她的潜移默化下,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读书。

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是王治从教28年来一直不变的坚持。“爱学生,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把他们当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王治说,老师对学生应该以尊重和信任为前提,做到严中有爱。正是因为用心、用爱、用耐心去关注孩子的成长,王治多次被评为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曾获得市“骨干教师”、省“骨干教师”、市“文明教师”等荣誉。她撰写的《问题家庭中小学心理矫正方法的探究》获郑州市教育局教学成果二等奖。

让学生爱上一门学科

在郑州市第十中学的校园里,有一位39年如一日坚守讲台的教育工作者——谷红军。他用赤诚之心浇灌桃李,以躬身实践诠释师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谷红军始终秉持“教育的根是本真”的理念。1986年,他在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教学改革实验教师。“语文教学的魂不是灌输,而是引导。”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说:“让学生爱上一门学科,从而拥抱更广阔的世界,成为有梦想、有担当的人,这便是教师的成功。”

班主任工作是谷红军教育生涯的另一抹亮色。38年的带班经历,让他深谙“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的育人智慧。他关心学生的喜怒冷暖、成绩进退,用真诚培育心灵、以爱心换取热心。他所带的班级总是班风正、学风浓,问及秘诀,他坦言:“最根本的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他眼中,胸怀天下的学生自然勇于担当,这样的集体必然充满正能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谷红军的座右铭。他以身作则,用敬业带动学生敬业,以担当唤醒学生担当。

援疆支教的“点灯人”

去年,接到河南省援疆教育人才选派工作的通知时,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综治办主任苗畬第一时间报了名,来到距离家乡2600多公里之外的新疆哈密中等职业学校。

按照工作安排,苗畬原本担任中层管理工作。但他觉得,不了解学生谈何管理,于是主动请缨教授6个班的课程。

他的课堂,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幽默风趣,深受同学们喜欢。短短一个多月,苗畬便通过课堂教学形成了解学生、融入学生、引导学生的良性循环。

苗畬发现,哈密中等职业学校的住校生多、少数民族学生多、离家远的学生多。如何利用第二课堂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苗老师和援疆支教老师们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

苗畬将爱心织女团与学校的社团课相结合,创新“社团+志愿服务”新模式,成立了哈密中等职业学校爱心织女团社团,传授“女红”技艺,使同学们掌握围巾编织技能。他还组织“织女”们将自己的作品献给环卫工人、孤寡老人,实现社团课程、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

苗畬还联合学校老师发起了“非遗手作 润心传承”社团,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匠心精神,在文化浸润中增强民族认同感。

夜晚回到宿舍,苗畬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人问我,来支教为了什么。我想说,获得的远比付出的多。我在教孩子们的同时,他们也教我坚韧如胡杨、纯粹如天山雪。我不是来点亮谁的,而是在这浩瀚星空中找到了自己的光芒。”

陪孩子们奔跑的班主任

“预备——跑!”夏日的晨风里,郑州青少年公园的跑道上定期跃动着30多个轻盈的身影,而队伍最前方,那个始终高举班旗的领跑者,就是孩子们的班主任方坤。

方坤是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的一名班主任,他热爱运动,喜欢跑步,早已是“文绿跑团”的一份子。在他的影响下,班里不少学生也喜欢上了跑步。说起他组建“文绿跑团青少年公园分团”,定期带着孩子们跑步,背后还有一个特殊的故事。

班上有个孩子重度感统失调,每周都需要到医院进行康复训练。这孩子特别喜欢方老师,方老师就是他的榜样。方坤成立的跑团每周六会组织班上爱运动的学生一起跑步,也邀请了这个孩子加入。“刚开始,他手脚不协调,跑得歪歪斜斜,但他始终坚持着,一次活动也没落下。从100米都跑得磕磕绊绊,到如今已经能跑3000米,身体协调性也越来越好。”方坤说,前不久,带学生成功登顶嵩山,这孩子的V字形手势和笑脸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跑步带给学生的变化远超预期。原本在班级里有些内向的学生,通过跑步逐渐融入了集体;几个曾经有过矛盾的学生,在互相鼓励中化解了隔阂;更有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后主动承担家务,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变得积极了。

方坤说:“教育就像长跑,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坚持;不是一个人跑得多快,而是一群人能跑多远;不是谁先到达终点,而是一起奔跑时收获的情谊和勇气。”

本报记者 张勤 张震 周娟 李杨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